[实用新型]智能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系统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2507.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2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爽;何健;陈天威;欧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7/007;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调节 室内空气 品质 系统 主机 | ||
智能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系统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一侧为入风侧,所述入风侧设置有一个新风入口及一个回风入口;在所述壳体对应入风侧的一侧为出风侧,在所述壳体界定的内部空间由入风侧至出风侧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网、静电集尘组件、风机组、及蒸发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室外新风及室内回风进行有效结合处理,并能够实现在处理过程中,依次实现初效过滤、静电集尘净化、调温等处理,实现高度集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已经实现仅通过产品等比例变化实现新风风量从100m3/h到3000m3/h的产品体系,可自由控制新风、室内回风的比例以适应不同天气,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并且可满足壁挂、悬吊、立式等多种安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系统主机,简称“调空主机”。
背景技术
当前空调技术已经极为广泛的被应用到民用生活中了,同时在“新风”概念的不断扩散过程中,新风系统及新风技术也逐步与空调技术结合在一'起;
然而当前技术中,还未有将室内回风与新风结合后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进行处理的技术,尚未有大新风量与空调有机结合的产品出现;并且现有技术均在传统空调的基础少作少量改进,即不能满足大风量的需求,亦不能同时满足不同空间条件对新风风量、制冷/制热量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产品均为定制化的,适配场景比较局限,将新风及室内回风进行同时处理的标准件产品还未出现在市面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系统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智能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系统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一侧为入风侧,所述入风侧设置有一个新风入口及一个回风入口;
在所述壳体对应入风侧的一侧为出风侧,在所述壳体界定的内部空间由入风侧至出风侧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网、静电集尘组件、风机组、及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整体为一个长方体结构,所述静电集尘组件包括一个微静电电离网、及一个微静电集尘网;
所述微静电电离网与所述微静电集尘网相互平行,所述微静电电离网置于入风一侧,所述微静电集尘网置于出风一侧;
并在所述壳体入风侧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侧内部分别具有过滤网卡槽,所述微静电电离网与所述微静电集尘网的水平两端均卡接在所述过滤网卡槽内。
进一步地,任意一个所述过滤网卡槽均具有三个条形槽,其中两个条形槽卡接所述微静电电离网、及微静电集尘网,另一个所述条形槽卡接所述初效过滤网;
所述初效过滤网置于所述微静电电离网面向入风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两个风轮蜗壳、及一个电机;
所述风轮蜗壳均为圆柱形结构,并所述风轮蜗壳的圆柱形结构轴向中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风轮蜗壳相互对应的圆侧面上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电机置于两个所述风轮蜗壳之间,并所述电机的两端形成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贯穿孔置于所述风轮蜗壳内;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入风侧相互平行的风机固定板;
两个所述风轮蜗壳面向所述风机固定板的方向上形成蜗壳开口,所述蜗壳开口,所述风机固定板上开设有两个风机出风口,并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蜗壳开口形状及尺寸一致;
所述蜗壳开口与所述风机出风口相互对应接设。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面向出风侧的方向设置所述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为倾斜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2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发电系统
- 下一篇:加热装置及包含该加热装置的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