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反硝化反应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1053.X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姚红樱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红樱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硝化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反硝化反应池,该技术方案从反硝化处理的工艺需求出发,对池体内部结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将反应池分多个反应室,串联运行。奇数格开启微曝气搅拌系统,采用水池上部进水,偶数格不开曝气搅拌系统,采用专有的管道布水系统。池体中部设置承托层,将微生物载体固定于其上,可依托于该结构来采用EMO复合菌微生物技术和专有微生物载体固定技术进行处理,这种结构可保持微生物载体与底部布水系统、排泥系统和搅拌系统彻底分隔,减少了系统堵塞;同时,可保证微生物与污染物间能够充分接触。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保证废水中总氮得到充分去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反硝化反应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质量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总氮(TN)。脱除总氮常采用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括常规缺氧反硝化池和深度处理的反硝化池。
反硝化池脱氮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着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流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缺氧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目的。传统反硝化滤池使用石英砂、陶粒等作为滤料在承托层上形成滤料层,一方面滤料容易团聚,另一方面,石英砂、陶粒等滤料孔隙率小,从而使得滤料层容易堵塞,不仅给操作、维修、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还造成土建造价成本提高,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此外,常规反硝化反应池的布水结构和排泥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总氮的去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反硝化反应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反硝化反应池处理效果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反硝化反应池在布水模式、布气模式、排泥结构、微生物载体设置模式等方面有待改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反硝化滤池结构复杂。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反硝化反应池,包括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反硝化进水管,反硝化出水管,循环管,提升泵,承托层,微生物载体,布气器,进气管,风机,布水管,排泥管,污泥泵,其中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数量相等,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相互间隔排列,相邻的第一池体与第二池体之间通过管路连通;在位于首端的第一池体上连接有反硝化进水管,在位于尾端的第二池体上连接有反硝化出水管,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位于首端的第一池体、位于尾端的第二池体相连接,在所述循环管上连接有提升泵;在所述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承托层,在所述承托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微生物载体,在所述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部均具有布气器,进气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布气器,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至风机,在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连接有布水管,在所述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底端均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末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在所述排泥管上连接有污泥泵。
作为优选,在第一池体中,布气器的位置高于排泥管,承托层的位置高于布气器;在第二池体中,布气器的位置高于排泥管,布水管的位置高于布气器,承托层的位置高于布水管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层的表面附着有孔径为6目的尼龙网。
作为优选,第二池体中的布气器处于关闭状态。
作为优选,承托层与第一池体或第二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反硝化进水管在位于首端的第一池体上的连接位置,位于该第一池体的侧壁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红樱,未经姚红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1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SBR反应池
- 下一篇:一种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