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热河谷区保水防蒸发生态隔离带梯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9869.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4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许超;杨松;张耿杰;郑宏刚;段青松;刘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2;A01G17/14;A01C23/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谷 区保水防 蒸发 生态 隔离带 梯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区保水防蒸发生态隔离带梯田,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呈台阶式平行分布有多层田面,田面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田埂,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斜坡连接,所述斜坡包括倾斜段和直边段,直边段上设有一行用于种植爬山虎的播种穴,田面前侧的田埂上设有用于引导爬山虎生长延伸的培育架;田面上设有多行保水沟,保水沟的底面为倒“V”字形斜面,保水沟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引水层、保水剂层和土壤覆盖层,土壤覆盖层的上部设有与保水沟同向且等长的蓄水沟;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设有一行种植穴或种植槽。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田间的水分蒸发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田,特别涉及一种干热河谷区保水防蒸发生态隔离带梯田。
背景技术
干热河谷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生态系统退化区域之一,该区域为高山峡谷地貌,其特点是坡地多、平地少,并且地形封闭、土层浅薄、地质条件不稳定。该区域一年中日均温≥10℃的超过350天,光热资源丰富,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居民不得不选择在陡坡上进行垦殖,从而进一步导致局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山地灾害频繁、景观破碎严重;目前,在土地整治中实施梯田化改造通常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和提升耕地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然而,在梯田的耕种过程中,由于干热河谷区气候干热,水分蒸发量大,导致了农作物的产量较低,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因此,亟需一种具有保水功能的梯田,降低田间的水分蒸发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热河谷区保水防蒸发生态隔离带梯田,可降低田间的水分蒸发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热河谷区保水防蒸发生态隔离带梯田,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呈台阶式平行分布有多层田面,所述田面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均设有田埂,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斜坡连接,所述斜坡包括倾斜段和直边段,所述直边段上设有一行用于种植爬山虎的播种穴,所述田面前侧的田埂上设有用于引导爬山虎生长延伸的培育架;所述田面上设有多行保水沟,所述保水沟的底面为倒“V”字形斜面,所述保水沟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引水层、保水剂层和土壤覆盖层,所述土壤覆盖层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保水沟同向且等长的蓄水沟;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设有一行种植穴或种植槽,所述保水沟的深度小于所述种植穴或种植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育架包括横向生长杆和竖向生长杆,沿所述田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根所述竖向生长杆,所述横向生长杆设在所述竖向生长杆的顶部;所述竖向生长杆上横向设置有多根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远离所述竖向生长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辅助环,所述横向生长杆上横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辅助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播种穴沿所述直边段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田埂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层采用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制成,厚度为3~4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水剂层为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物,保水剂与土壤的质量比为1:10~1:3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段的坡度小于4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将农作物种植于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穴或种植槽内,保水沟内的保水剂层在土壤中形成“微型水库”,吸收施肥、灌溉、降雨的水分,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缓慢释水,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农作物根系水分,同时,保水剂层的设置,提高了土壤的饱和含水量,降低了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从而减缓了土壤释放水的速度,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渗透和流失,达到了保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未经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9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