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9863.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2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3/06 | 分类号: | B65D3/06;B65D3/22;B65D3/24;B65D3/28;B65D85/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鲁慧波 |
地址: | 5238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饮水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隐茶杯,包括有:杯体,隔热层,刻度线和料包,杯体内壁的上部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下设有刻度线,料包设置在杯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料包设置在杯体内壁,避免了茶料浸泡过程中,出现杯内浓度跨度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饮用体验,同时杯体出口的隔热层避免了使用者在饮用过程中的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饮水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茶杯。
背景技术
如今是讲求便捷、渴望卫生健康、快餐式的时代,对于传统烦琐的待客沏茶工序人们有了新的追求。需要饮茶时,人们只需在杯中倒入开水,稍后片刻,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名优绿茶、人参乌龙、茉莉花茶等茶料便会自然地泡开,这种看似无茶的杯子称为隐茶杯。
传统的隐茶杯,是将茶料放置在杯子的底部,采用滤纸粘接杯体,将茶料封存在底面,这是非常特别的想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茶料在底面,冲泡后的茶水,会出现底部过于浓厚,而顶部与开水无异的情况,需要顶着滚烫才能尽快喝到茶的味道。以上内容说明目前亟需一种可解决隐茶杯冲泡茶水浓度跨度大,提高使用者饮用体验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茶杯,通过将料包设置在杯体内壁的中上位置,使冲泡过程中,茶料充分泡开到水的每一个地方,同时降低饮用过程中烫伤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茶杯,包括有:杯体,隔热层,刻度线和料包;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杯体内壁的上部,隔热层下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下设有料包,料包设置在杯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内壁呈内凹的碗状,该结构避免了隔热层内壁与杯体直接接触,降低了热传递。
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底部为架空结构,该结构避免茶杯与桌面直接接触,避免高温对桌面的损坏,同时起到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刻度线到杯体底面的高度占杯体总高度的80%,用于提供更大的储水量。
优选地,所述料包通过食品级胶水粘接在杯体的内壁,保证冲泡过程料包不掉落到杯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料包呈长条状,粘贴在杯内壁上,沿杯内水深方向设置;料包间隔为三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1,料包设置在杯体的内壁,使冲泡过程中,茶料充分泡开,使茶的味道从上至下渗透至水的每一个部分。
2,杯体上部设有的隔热层,起到了饮用过程中防止烫伤的作用。
3,杯体的刻度线示意注入水时最佳的注入量,提供注入水最佳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隐茶杯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隐茶杯的立体图。
图中,1-杯体;2-隔热层;3-刻度线;4-料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 “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9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