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8371.2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73 | 分类号: | F04B43/073;F04B53/0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空气腔 吸力 技术方案要点 气阀控制系统 高压气体 隔膜组件 滑动连接 流体泵送 隔膜泵 缓冲腔 体内部 泵体 隔膜 连通 阻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隔膜泵,涉及流体泵送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泵体、气阀控制系统和滑动连接在泵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压气体进入空气腔时阻隔空气腔与缓冲腔的连通,增加隔膜的吸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泵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隔膜泵。
背景技术
隔膜泵是一种新型液态物料输送设备,可替代潜水泵、排污泵、离心泵等设备的使用。隔膜泵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因此,采用隔膜泵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不存在防爆方面的问题,在石化、涂料、船舶、水处理、食品、造纸、矿山等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普遍使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隔膜泵的空气腔和缓冲腔之间连通,通入到空气腔内的气体,会有一部分进入缓冲腔,造成进入空气腔内的气体压强减小,降低隔膜运动产生的压力,降低隔膜的吸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隔膜泵,能够在高压气体进入空气腔时阻隔空气腔与缓冲腔的连通,增加隔膜的吸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隔膜泵,包括泵体、气阀控制系统和滑动连接在泵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泵体的中间为中心壳体,中心壳体的中间设置有缓冲腔,中心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空气腔;所述隔膜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空气腔内的隔膜以及滑动连接在中心壳体内并与隔膜连接的隔膜活塞;气阀控制系统包括气阀组件、换向块、阀板、连接板和换向组件;中心壳体上开设有空气腔连通孔c、排气孔c、缓冲腔连通孔c、换向孔c以及滑槽连通孔c;气阀组件包括气阀壳体和气阀杆,气阀壳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气孔;换向块的内部开设有换向槽;气阀壳体的底端开设有缓冲腔连通孔a、换向孔a以及滑槽连通孔a;阀板上开设有空气腔连通孔a和排气孔a;连接板上开设有缓冲腔连通孔a、排气孔b、缓冲腔连通孔b、换向孔b以及滑槽连通孔b;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换向针;所述空气腔连通孔c上设置有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腔连通孔a、缓冲腔连通孔b和缓冲腔连通孔c一同组成缓冲腔连通孔;换向孔a、换向孔b和换向孔c一同组成换向孔;滑槽连通孔a、滑槽连通孔b和滑槽连通孔c一同组成滑槽连通孔;高压气体在通过气阀壳体通过空气腔连通孔进入到空气腔连通孔c内,高压气体顶住单向阀,将缓冲腔与空气腔之间粉笔,使得高压气体只能进入到空气腔,带动隔膜运动产生的压力更强,泵体产生的吸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向槽的竖截面为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形的换向槽能够减少高压气体对换向槽产生的冲力,增加换向槽的使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阀杆的两端设置有阀头,且两端的阀头的大小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头两端的大小不同,气体对阀头产生的推力不同,能够防止阀头两端的受力相同气阀杆位于中间卡住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膜组件还包括固定在隔膜两侧的内护块和外护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护块和外护块对隔膜进行保护,增加隔膜的使用寿命,同时内护块对换向针进行推动,增加对换向针的推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蛇形槽,蛇形槽将排气孔b的顶端进行连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缓冲腔连通孔a、缓冲腔连通孔b和缓冲腔连通孔c一同组成缓冲腔连通孔;换向孔a、换向孔b和换向孔c一同组成换向孔;滑槽连通孔a、滑槽连通孔b和滑槽连通孔c一同组成滑槽连通孔;高压气体在通过气阀壳体通过空气腔连通孔进入到空气腔连通孔c内,高压气体顶住单向阀,将缓冲腔与空气腔之间粉笔,使得高压气体只能进入到空气腔,带动隔膜运动产生的压力更强,泵体产生的吸力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侠飞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8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