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孔过滤处理重金属废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8369.5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8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时雅滨;张学彬;许晓娟;贾启华;高丹;张华博;张忠铭;孙明皓;李享峰;王耀;刘璐;张迪;赵坤;姚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061199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过滤 处理 重金属 废水 装置 | ||
一种微孔过滤处理重金属废水装置,包括过滤塔和过滤塔一侧的辅助架,过滤塔为直立圆柱体,过滤塔的顶部为圆形顶盖,过滤塔的内侧壁顶盖的下方设置有内凸台,内凸台上卡接汇总盘管,汇总盘管的中间引出滤液引出管,滤液引出管的另一端头连接到设置在辅助架上层放置的清水抽吸泵上,过滤塔内汇总盘的下方竖向平行安装微孔过滤管,微孔过滤管的顶端均与汇总盘管连通,过滤塔内微孔过滤管的下方从侧壁伸入曝气管,曝气管上均布曝气喷头,过滤塔内曝气管的下方设置填料筒。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采用立体式的紧凑结构,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处理工艺简单,固液分离的彻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孔过滤处理重金属废水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在自然条件下难于降解为无害物,可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重金属废水已经成为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重金属废水来源广、水量大,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废石场淋滤水、选矿场尾矿排水、有色金属冶炼厂除尘排水、有色金属加工厂酸洗废水、电镀厂镀件洗涤水、钢铁厂酸洗排水及电解、农药、医药、油漆和染料等各种工业废水,此类废水中往往含有如铜、银、镍等贵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不经回收就排放,则必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重金属废水大量排放,重金属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回收利用资源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重金属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处理法,是指通过投加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新物质,达到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物质的目的,具体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电解法等,第二类是物理化学法,是指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吸附、浓缩、分离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重金属可以以原来的形态加以回收利用,具体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第三类是生物处理法,通过生物体及其衍生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化学法中有中和法、碳酸盐法和硫化法等。不管哪一种,化学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是关键操作。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分离装置,如重力沉降、斜板、气浮等传统技术均难以达到高效分离,分离后的废水往往还需二次精滤方可达到排放要求,分离下来的固体为固含量很低的泥浆,需再用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或离心机等污泥脱水装置处理,以致处理工艺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孔过滤处理重金属废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孔过滤处理重金属废水装置,包括过滤塔和过滤塔一侧的辅助架,过滤塔为直立圆柱体,过滤塔的顶部为圆形顶盖,过滤塔的内侧壁顶盖的下方设置有内凸台,内凸台上卡接汇总盘管,汇总盘管的中间引出滤液引出管,滤液引出管的另一端头连接到设置在辅助架上层放置的清水抽吸泵上,过滤塔内汇总盘管的下方竖向平行安装微孔过滤管,微孔过滤管的顶端均与汇总盘管连通,过滤塔内微孔过滤管的下方从侧壁伸入曝气管,曝气管上均布曝气喷头,曝气管在过滤塔外的一端连接到设置在辅助架下层放置的曝气风机,过滤塔内曝气管的下方设置填料筒,填料筒的上顶和下底开口,填料筒内布满生物填料,过滤塔的下部为漏斗口,过滤塔的漏斗口底部左右对称转动铰接气动快开底盖,过滤塔下部漏斗口外侧设置耳板,耳板上连接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连接至气动快开底盖的下部设置的耳板上,漏斗口的下部开设有入料口。
所述的微孔过滤管的管壁为MBR过滤膜。
所述的过滤塔内微孔过滤管的上部位置从过滤塔外引入再生液管,再生液管的端头连接至设置在辅助架中层放置的再生液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采用立体式的紧凑结构,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处理工艺简单,固液分离的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未经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8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挤出机口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