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用液动冲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6359.8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峰;周岩;朱宽亮;徐吉;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14 | 分类号: | E21B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用液动 冲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井用液动冲击器,包括:上壳体(1)、整流器(2)、导流体(3)、螺纹锁(4)和下壳体(5);整流器(2)、导流体(3)和下壳体(5)依次设置在上壳体(1)的内部,导流体(3)的内壁与下壳体(5)的外壁相贴合且整流器(2)的下端与下壳体(5)的上端之间形成导流腔体;螺纹锁(4)套装在下壳体(5)上,螺纹锁(4)的外壁与上壳体(1)的下端相连接;上壳体(1)、整流器(2)、导流体(3)和下壳体(5)依次连通;当液体在整流器(2)的带动下,驱动导流体(3)和下壳体(5)做轴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钻井用液动冲击器将产生的轴向冲击力传递给钻头,增强了钻头的破岩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钻井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钻井用液动冲击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勘探的目标逐步向深部地层发展,在钻探深部地层的过程中,随着井的深度的增加,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地层变得复杂,钻井难度越来越大。
相关技术中通过钻具给钻具下端所连接的钻头施加钻压,使钻头旋转破碎井底岩石。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钻具实际施压到钻头上的钻压小,使得钻头的轴向冲击破坏地层的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用液动冲击器,能够产生更强的液动冲力并传递给钻头,增强了钻头的破岩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用液动冲击器,钻井用液动冲击器包括:上壳体、整流器、导流体、螺纹锁和下壳体;其中,
所述上壳体为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整流器、所述导流体和所述下壳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所述导流体的内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相贴合且所述整流器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之间形成导流腔体,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适于与钻头相连接;
所述螺纹锁套装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螺纹锁的外壁与所述上壳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适于与钻具相连接;
所述上壳体、所述整流器、所述导流体和所述下壳体依次连通;
当从所述上壳体的液体进入所述整流器内的液体在所述整流器的带动下,驱动所述导流体和所述下壳体沿所述上壳体做轴向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整流器包括:壳体、固定件和叶轮;
所述壳体为上端无盖、下端设置有底盖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通道;
所述叶轮通过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旋转轴与所述壳体的轴重合。
可选的,所述整流器还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导流通道;
所述传动板与所述底盖相抵,所述叶轮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板相连接,当所述叶轮旋转时带动所述传动板转动。
可选的,所述传动板包括:沿轴对称的扇叶结构,所述底盖包括:沿轴对称的扇叶结构;
当所述传动板与所述底盖的位置重合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第二导流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其中,
所述上固定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固定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导流通道;
所述下固定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固定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导流通道。
可选的,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中心通孔,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中心通孔,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穿至所述第一中心通孔和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6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