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5149.7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7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秦绪文;寇贝贝;李博;宋刚;杨江平;于彦江;卢秋平;黄芳飞;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E21B33/035 | 分类号: | E21B33/035;E21B47/001;E21B47/024;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深水 钻井 工程 中的 吸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包括吸力锚外筒,所述吸力锚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所述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中心孔内插入有吸力锚内筒,所述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的吸力泵接口和用于检测吸力锚垂直程度的水平仪,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中心孔使得吸力锚内筒能够下入,设置有吸力锚内筒能使吸力锚在横向稳定性和竖向稳定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能有效地降低造斜深度,从而能够适应深水浅层钻井工程对于井口稳定性和造斜深度的要求,保证钻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
背景技术
对于海域钻井工程,深水钻井技术是业内公认的难点。在深水钻井工程中,对于井口稳定性的要求很高,而保持井口的稳定,是持续钻进、成功钻井和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首要条件。
目前,对于深水钻井工程,国内常采用喷射下入表层导管的技术来维持井口的稳定,通常通过调整导管入泥深度来调整导管的承载力,但是在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为了确保能够钻到浅部目标靶点,会要求井眼轨迹的造斜点深度浅,同时导管入泥深度也会相应减小,导管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减小,这时会出现井口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在后期大型防喷器坐在井口头时会增大井口下沉风险,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增加现场处理难度;另一种工程措施是调整导管的直径,对于这种方法,国际上没有先例,导管下入过程中存在未知风险,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事故,因此,在针对深水浅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下,喷射下入导管的技术是不可行的,这也是该技术的局限性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其通过设置有中心孔使得吸力锚内筒能够下入,设置有引导管能更方便吸力锚内筒的安装,吸力锚内筒作为钻井工具以及其他工具的下放和提升的通道,设置有吸力锚内筒能使吸力锚在横向稳定性和竖向稳定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从而能够适应深水浅层钻井工程对于井口稳定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深水浅层钻井工程中的吸力锚,包括呈桶状的吸力锚外筒,所述吸力锚外筒的顶部封闭且底部敞开,所述吸力锚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与所述中心孔同心设置,所述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所述中心孔内插入有与中心孔相匹配的吸力锚内筒,所述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的吸力泵接口和用于检测吸力锚垂直程度的水平仪。
进一步地,所述吸力锚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吸力锚外筒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力锚内筒顶部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吸力锚外筒顶部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力泵为ROV携带的吸力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吸力锚外筒的顶部封闭且底部敞开,吸力锚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顶板的底部连接有引导管,引导管与中心孔同心设置,引导管的外径大于中心孔的直径,中心孔内插入有与中心孔相匹配的吸力锚内筒,所述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吸力泵的吸力泵接口和用于检测吸力锚垂直程度的水平仪;设置有中心孔使得吸力锚内筒能够下入,设置有引导管能更方便吸力锚内筒的安装,吸力锚内筒作为钻井工具以及其他工具的下放和提升的通道,设置有吸力锚内筒能使吸力锚在横向稳定性和竖向稳定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吸力锚内筒内安装有可预弯的预制导管能有效地降低造斜深度,从而能够适应深水浅层钻井工程对于井口稳定性和造斜深度的要求,保证钻进;在顶板上设置有水平仪,能够更好地检测吸力锚在下入过程中的垂直程度,并根据水平仪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吸力锚的顺利下入,从而保障井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5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