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3691.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5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盛达机器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活塞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包括缸体、活塞板、端盖,所述活塞板可滑移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缸体两端,所述端盖开设有供所述活塞杆穿出的通孔,所述端盖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活塞杆沿轴向开设有油路通道,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板的位置的外端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与所述油路通道及缸体内腔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
背景技术
双杆活塞液压缸是一种能实现往复运动并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执行元件,双杆活塞液压缸的运动速度较高而且运动平稳,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双杆活塞液压缸运动速度较高而产生较大的惯性,使双杆活塞液压缸的活塞运动到终端时会与端盖发生机械碰撞,使端盖容易损害,同时还会产生冲击声和引起缸体的振动,影响活塞运动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包括缸体、活塞板、端盖,所述活塞板可滑移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缸体两端,所述端盖开设有供所述活塞杆穿出的通孔,所述端盖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活塞杆沿轴向开设有油路通道,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板的位置的外端面沿轴向开设有若干通油槽,所述通油槽与所述油路通道及缸体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与通油槽及油路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油槽的开设宽度从活塞杆的外侧向活塞板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油槽的开设深度从活塞杆的外侧向活塞板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通油槽为两个。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密封装置为第一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于靠近所述活塞板一侧的端盖上,所述通油槽可被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部分密封。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二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于靠近所述活塞板一侧的端盖上,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另一侧上,所述通油槽可被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部分密封。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为活塞杆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为防尘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端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置有抗磨环,所述抗磨环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通油孔与活塞板之间的活塞杆上增加了一个与通油孔相连通的通油槽,可以在活塞板与端盖相互靠近时慢慢减少回油面积,达到缓冲避免活塞板与端盖发生碰撞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相比较其他双杆活塞缸通过增加物件的缓冲方式,本实用新型以在活塞杆上开设通油槽的方式来实现缓冲,结构简单,且不占用空间,通油槽的开设也方便简单,缓冲效果明显,而且增加通油槽后回油的速度可以更加快速,可以增加缸体的运动速度;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上对称开设有通油孔避免单侧回油使缸体内两侧的液压不相同可以使缸体的进油、回油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缓冲双杆活塞缸中的通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盛达机器股份公司,未经福建盛达机器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3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计算机网络控制器
- 下一篇:片状产品叠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