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指纹挂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3028.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辉;张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荣辉;张广亮 |
主分类号: | E05B67/02 | 分类号: | E05B67/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指纹 挂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指纹挂锁,涉及挂锁技术领域,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导光条、主板组件、电池、USB塞、USB小板组件、固定螺栓、马达和插销,导光条固定连接在上盖的内侧,主板组件固定连接在导光条的底部,电池位于主板组件的底部,导光条的表面设有注册按键,主板组件的表面设有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的中部设有金属环。本实用新型不仅尺寸精小,而且功能强大,再配合圆形指纹传感器和圆滑外观,使得产品偏圆滑,使得外管更加优美,通过使用高密度锌合金制作挂锁外壳,能对抗高强度的挤压及冲击,对破坏性行为有良好的抵抗能力,通过设置接触式开关,当手指接触到金属环才启动指纹及处理器,大大降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指纹挂锁。
背景技术
机械挂锁传承千年,而结构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都是由钥匙、锁栓、锁筒、弹槽、弹簧和弹子A/B组成,只要钥匙插进钥匙孔后,根据钥匙上特定凹槽带动弹子的机械运动,使A和B的分界点刚好落在锁筒和锁栓的结合面,那就可以顺利旋转锁栓,完成开锁动作。这种结构方式对安全性有很大的隐患,第一,钥匙很容易被复制;第二,完全机械完成开锁动作,不具备智能识别能力,有能力的匠人利用特制的开锁工具,即便不用钥匙也能实现开锁,非常不安全。
近代出现了机械密码锁,工作原理跟传统挂锁相似,只是把钥匙简化了,加入了密码设置这一步骤,但是万变不离其中,也是通过转盘的凹槽跟插销重合实现开锁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不用时时刻刻带着钥匙。而问题在于,对于使用者来说,一旦忘记设置的密码就无从开锁,只能暴力拆解了。而对于一些有心者而言,他们懂得机械密码锁的工作原理,在每个转盘转到插销时都会有轻微“咔”的一声,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认真听还是能听的出来的,根据这声音,就能转动每个转盘到相应的位置而实现开锁。
近年也出现一些指纹挂锁,通过指纹的唯一性,大大加强了挂锁的安全性能,但是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缺陷。第一,在功耗方面通常比较大,200-300mAh的电池用不到3个月就要充电了,这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第二,FRR和FAR指标都较高,市场会出现误解锁的情况;第三,没有智能学习功能,特别是对于小孩,随着小孩的年龄增加,指纹纹理和面积都会有所变化,而没有智能学习功能就意味着过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录入,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第四,大部分市面上的指纹挂锁都是塑料壳体或者部分金属壳体,强度达不到要求,更有甚者,壳体通过螺丝结合,螺丝就裸露在外面,有锁跟没有锁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别人一把螺丝刀就可以拆开;第五,市面上的部分指纹挂锁为了省成本,不用电机电动插销锁定,而直接用电磁铁通电把金属插销吸住,这样的结构方式有很大缺点,在外界用强力磁铁一吸就可以开锁了,非常不安全。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指纹挂锁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指纹挂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挂锁安全性能低、锁身强度差和耗电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指纹挂锁,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导光条、主板组件、电池、USB塞、USB小板组件、固定螺栓、马达和插销,所述导光条固定连接在上盖的内侧,所述主板组件固定连接在导光条的底部,所述电池位于主板组件的底部,所述USB小板组件固定连接在下盖的内部一端,所述下盖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USB塞,所述USB塞与USB小板组件相对应,所述下盖的另一端开设有锁孔,所述锁孔内设有锁梁,所述锁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盖内并套接有锁梁弹簧,所述锁梁的另一端开设有锁梁缺口,所述马达固定连接在下盖的中部,所述插销的一端通过插销弹簧与下盖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条的表面设有注册按键,所述主板组件的表面设有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中部设有金属环。
可选的,所述导光条、主板组件和USB小板组件均与电池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圆形,所述上盖和下盖密封连接,所述上盖和下盖均由高密度锌合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荣辉;张广亮,未经朱荣辉;张广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3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渔业池殖水质改造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钙锌稳定剂的搅拌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