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器用智能调温出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0811.3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9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玉;梁前菊;姚其林;徐淑娟;陈蕾;姜雪;张杰;程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1131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器用 智能 调温 出水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热水器用智能调温出水口,涉及电热水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混水阀和电热水器,混水阀周侧面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一端与混水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混水阀出水口一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水箱一表面固定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另一表面固定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语音识别芯片、语音接收器、伺服电机、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的配合,使得混水阀对进入水箱中的冷、热水比例得以精确的控制,且对花洒喷出的水的温度有准确的了解,从而使得使用者对水温的控制更方便,避免了使用者因调节水温而触电的危险,进而更好的服务了使用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热水器用智能调温出水口。
背景技术
电热水器是指以电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是与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相并列的三大热水器之一,电热水器按加热功率大小可分为储水式、即热式、速热式三种。电热水器的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热水供应的需求。
现有的电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动调节冷、热水的出水口,从而控制出水的温度,而手动调节出水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快速调节到合适的温度,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另一方面手上粘有水,容易发生触电的危险,使得使用者在使用电热水器的过程中风险系数增大,不利于使用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热水器用智能调温出水口,通过PLC控制器、语音识别芯片、语音接收器、伺服电机、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的配合,使得混水阀对进入水箱中的冷、热水比例得以精确的控制,且对花洒喷出的水的温度有准确的了解,解决了现有的电热水器手动调节出水口过程中,水温调节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触电危险,不利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电热水器用智能调温出水口,包括混水阀和电热水器,所述混水阀周侧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一端与混水阀转轴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混水阀出水口一端固定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一表面固定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另一表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水箱一表面贯穿固定有第一水管;
所述控制主板包括PLC控制器、语音识别芯片和语音接收器,所述语音识别芯片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与语音接收器连接,所述水箱与第一水管结合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与语音识别芯片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固定有花洒,所述显示屏周侧面和控制主板周侧面均套接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一表面固定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与人体红外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器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与混水阀一进水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器进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周侧面贯穿固定有第四水管,所述第三水管另一端与混水阀另一进水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语音识别芯片、语音接收器、伺服电机、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的配合,使得混水阀对进入水箱中的冷、热水比例得以精确的控制,且对花洒喷出的水的温度有准确的了解,从而使得使用者对水温的控制更方便,避免了使用者因调节水温而触电的危险,进而更好的服务了使用者,解决了现有的电热水器手动调节出水口过程中,水温调节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触电危险,不利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0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