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衬套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40400.4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1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成鹰;汤丽春;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科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2 | 分类号: | F16J15/3232;F16J15/3268;F16J15/328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密封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衬套密封圈。所述衬套密封圈其主体部分为环形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缘设有两道凸起,其中一道凸起向侧面延伸,于所述橡胶圈的侧面构成一圈延伸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衬套密封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密封圈密封不严,导致设备运转不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衬套密封圈。
背景技术
橡胶衬套是一种在金属套圈的外壁整体硫化有一圈橡胶层的零部件,部分情况下还会将其整体压入另一套圈内部。主要是起到承受载荷、减弱振动、降低噪音等作用。在安装于轴上时,还会在内壁边缘设置密封圈,隔绝内部润滑轴承与外界的联系。
目前常用的橡胶衬套密封圈大都采用单唇结构,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灰尘渗入内部。在运行过程中会因灰尘进入衬套内部润滑轴承中,引起扭杆与润滑轴承的转动不顺畅,甚至抱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密封圈密封不严,导致设备运转不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衬套密封圈。
一种衬套密封圈,其主体部分为环形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缘设有两道凸起,其中一道凸起向侧面延伸,于所述橡胶圈的侧面构成一圈延伸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橡胶圈远离所述延伸边的一侧面,设有一圈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横截面为“U”形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圈的外缘、靠近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一圈尖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圈的内缘设有分别向其两侧延伸的上唇、下唇,二者间的夹角为钝角,形成一圈横截面为“V”形的结构,所述上唇即所述延伸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V”形结构的外侧与所述橡胶圈保持贴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衬套密封圈设有较宽的所述上唇,与扭杆有较大过盈量的接触,起到较好的隔绝灰尘的作用。且由于所述上唇较宽,可以高出橡胶衬套表面,因此便于工作人员于外界直接观察密封圈是否损坏,并酌情予以更换。
所述衬套密封圈还在外缘设有所述尖角,其与衬套内壁抵接,向扭杆方向提供提供压力,增加所述下唇与扭杆间的过盈量,使其也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充分隔绝所述上唇漏过的少量灰尘。
所述上唇、所述下唇之间保持钝角的夹角,从而在二者与扭杆之间形成一圈空腔,起到储存灰尘的作用,避免进入扭杆内部。
所述衬套密封圈还在侧面设有“U”形的所述凹槽,使所述尖角与所述下唇分开,降低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安装于衬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密封圈的剖视图。
所述衬套密封圈1的内缘设有上唇2、下唇3,外缘设有尖角4,底部设有“U”形凹槽5。
所述上唇2以与法线夹角15°的角度向右上方延伸,直至伸出橡胶衬套。所述下唇3以相同的夹角角度向右下方延伸,但不超过所述衬套密封圈1的底缘,且与其保持贴合。所述凹槽5以开口朝下的角度设置,所述尖角4设于外缘靠所述凹槽5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科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沙科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40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