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1669.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0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媛;张驰;郭二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34149 合肥拓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冷水机组 地埋管 本实用新型 地源热泵 风机盘管 室内 水箱 三联 铜管 系统运行效率 供水管路 阶梯利用 水箱连接 电连接 冷凝器 热堆积 用电器 蒸发器 减小 能源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包括有冷水机组、地埋管、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水箱以及设置于室内的风机盘管,冷水机组的蒸发器与风机盘管相连接,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与地埋管相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铜管与水箱相连接,地埋管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铜管相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室内的用电器电连接,水箱连接有通向室内的供水管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解决地源热泵的热堆积,还可以同时实现冷、热、电的三联供,并可以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减小了初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用于解决地源热泵热堆积的问题且实现将地球上的热量转移到外太空的功能。
背景技术
光伏屋顶是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主要的做法是在电池背板用介质进行冷却,水由于粘度小、比热大和密度大、容易获取是最常采用的介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除了输出电能之外,还可以加热生活用水,实现了发电和加热水的双效功能。夜晚,太阳能电池板除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换热外,还与温度0K左右的外太空进行辐射换热,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温度降到远低于环境温度。
地源热泵系统因对环境的友好性,还可以实现跨季节贮热的功能,是近几年空调行业工程上推广使用较广的一种节能技术。但地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时,由于土壤散热速率慢造成了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升高即热量堆积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传统做法是加冷却塔辅助散热。其结果是初投资增大(冷却塔+地源热泵两套散热系统),没节省运行费用,而且热量还是散入到了大气环境中,没有缓解热岛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未解决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堆积现象,提供一种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地源热泵的热堆积,还可以同时实现冷、热、电的三联供,并可以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小初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包括有冷水机组、地埋管、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水箱以及设置于室内的风机盘管,所述的冷水机组包括有依次循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蒸发器的出水端引出第一管路并连接第一水泵后与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蒸发器的回水端相连接;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引出第三管路并连接第一阀门和第二水泵后与所述地埋管的进水端相连接,从所述地埋管的出水端引出第四管路并依次连接第二、三阀门后与所述冷凝器的回水端相连接;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铜管的出水端引出第五管路并连接第四阀门后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接,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引出第六管路并依次连接第五、六阀门后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铜管的进水端相连接;
从所述地埋管的出水端引出第七管路并连接第七阀门和第三水泵后与所述第五、六阀门之间的第六管路相连接,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铜管的出水端引出第八管路并连接第八阀门后与所述二、三阀门之间的第四管路相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能输出端通过供电回路与室内的用电器相连接,所述水箱的排水端连接有通向室内的供水管路。
所述的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补水口并连接有补水管。
所述的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水泵均采用循环泵。
所述的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阀门均采用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地源热泵运行的难点问题及热堆积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1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增焓热水空调
- 下一篇:一种生态餐厅景观水蓄能调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