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5999.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7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高立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0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线圈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设备。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转换槽,所述转换槽贯穿所述支撑座顶部和前后侧端面,所述转换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后端末端与嵌设在所述转换槽后端内壁内的伺服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转换槽中部的环形线圈发生体。可以实现自动稳定舒适的支撑病人滑移进线圈中,防止特殊病人出现气闷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病症频繁出现,例如肿瘤、癌肿等有关器官损坏的重大病症,其诊断和预防都是当今医疗难题,目前医疗诊断先进的诊断设备通常使用X线、CT、B超、核磁共振实现影像学检查。
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其最大的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但是需要大量影像组合看,对医护人员工作要求难度较大。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其需要医护人员边操作边诊断。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其磁场需要一个基本上静态的磁场被一个与其垂直的交变磁场叠加。而交变磁场产生需要两个彼此隔开间距的环形或圆柱形线圈的装置。但是对于一种这样的线圈装置或一种环形线圈的不利之处是非常明显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必须躺进线圈中。这对于老年人或肥胖的人来说是非常不舒服的,此外在病人上方延伸的环形装置可能会引起气闷。
现有技术对于核磁共振环形线圈的固定平躺不舒适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传统人体支撑板不仅灵活性较差而且还会对特殊的病人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设备,它可以实现自动稳定舒适的支撑病人滑移进线圈中,防止特殊病人出现气闷情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设备,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转换槽,所述转换槽贯穿所述支撑座顶部和前后侧端面,所述转换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后端末端与嵌设在所述转换槽后端内壁内的伺服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转换槽中部的环形线圈发生体。所述环形线圈发生体内部设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底部固定连接固定的平板,所述平板顶部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地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边部咬合,所述滑板顶部靠近所述环形线圈发生体侧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滑板另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另一端末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滑板另一侧设有的卡口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腔内设有多个供养孔。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的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通过采用在现有的核磁共振环形线圈检测技术基础上设置可转换病人进入检测区姿势,同时还设有安全带、脚踏板保护结构,还在内部设有供养孔,兼顾特殊病人,实用性能较高,巧妙结合现有技术,节约技术成本,造价成本低,安全快速检测,可以实现自动稳定舒适的支撑病人滑移进线圈中,防止特殊病人出现气闷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高立,未经张高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5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