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3246.1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1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鸿;施菁;江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青光眼 引流 置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包括:固定环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固定环置于人体眼睛的结膜和巩膜之间;固定环的开口的一端朝向人体眼结膜,固定环背向开口的一端朝向眼睛的巩膜;遮挡网设置于固定环朝向人体眼睛结膜的一端,并且遮挡网为致密网兜结构,遮挡网的中部开设一通孔,通孔贯通至固定环内;导流管设置于固定环背向开口的一端,导流管贯通至玻璃体腔内;若干引流孔圆周阵列开设于固定环的侧壁,并且若干引流孔贯通至固定环内;同时若干引流孔位于遮挡网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泄压膜,能够起到当玻璃体腔内压力达到指定压力才会进行泄压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外科的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眼压的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也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当眼压(IOP)长时间增加到高于正常压力时,产生青光眼。IOP会由于房水产生和房水排出的不平衡而增加。如果不治疗,身高的IOP对视神经和视网膜纤维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产生视力的逐步、永久性损失。
对于难治性青光眼,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是玻璃体腔管道置入式的青光眼引流阀置入术,使用的是前置式青光眼引流阀;现有的青光眼引流阀主要由一条柔韧的硅胶管为引流管和一个引流盘组成,硅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引流盘上。置入时,先将引流盘置于眼外结膜下,再将硅胶管的另一端插于玻璃体腔内,使眼内房水通过硅胶管从外口端流出后被眼外组织吸收,达到降低眼内压力目的。但是,由于现有引流阀的硅胶管的内径通常不超过0.3mm,而管的颈部内径甚至只有数十纳米,极易因堵塞而失效。同时,现有的青光眼引流阀通过复杂的传感控制技术调节所有阀门,以控制眼压,但必然导致其造价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能够结构简单,并且不易堵塞而失效;同时具有自动调节泄压以控制眼压的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包括:
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固定环置于人体眼睛的结膜和巩膜之间;所述固定环的开口的一端朝向人体眼结膜,所述固定环背向开口的一端朝向眼睛的巩膜;
遮挡网,所述遮挡网设置于所述固定环朝向人体眼睛结膜的一端,并且所述遮挡网为致密网兜结构,所述遮挡网的中部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贯通至所述固定环内;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于所述固定环背向开口的一端,所述导流管贯通至玻璃体腔;
若干引流孔,若干所述引流孔圆周阵列开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侧壁,并且若干所述引流孔贯通至所述固定环内;同时若干所述引流孔位于所述遮挡网的下方。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还包括:泄压膜,所述泄压膜包括四类直角扇形的膜片,四所述膜片圆周阵列设置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壁上;四所述膜片形成一设有十字缝的圆形膜,所述圆形膜的横截面中间拱起。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所述泄压膜的厚度为0.1~0.2毫米。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所述泄压膜的拱起朝向人体眼部的玻璃体腔。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所述通孔正对所述导流管的孔。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所述泄压膜采用化学稳定性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上述一种后置式青光眼引流置入装置,其中,所述固定环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医用材料制成。
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未经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3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型钢热锯机的伸缩式回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炼铁高炉管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