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7959.7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韩广辉;尚晓东;周生启;梁元卜;李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3/14 | 分类号: | G01B13/14;G01D21/02;H04L29/08;H04W4/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大道北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强 海底管线 数据处理模块 压强测量 填埋 深度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裸露 测量精度高 管线安装 过滤单元 数据计算 现场测绘 壳体 判定 悬空 传递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强测量器、第二压强测量器、过滤单元、壳体、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管线安装单元。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海底管线上,然后将海底管线填埋在海底层内;第一压强测量器测得第一压强数值P1,第二压强测量器测得第二压强数值P2;第一压强数值P1和第二压强数值P2传递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如果第一压强数值P1等于第二压强数值P2,数据处理模块判定该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所对应的海底管线的部位出现裸露,从而可以达到检测海底管线是否裸露或悬空的效果。本装置无需人工现场测绘,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测量精度高,节省时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跨海岸、跨洲之间的能源传输、通讯传输、电力传输等大都采用海底管线(例如海底石油管线、海底光缆等)来传输,通常海底管线被填埋在海底,由于海水的冲刷和船只的干扰,海底管线会从海底层中裸露,裸露出来的海底管线很可能受到破坏,或者继而产生管线悬空的状态。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浅地层剖面仪对海底管线进行勘测,以确定海底管线是否;浅地层剖面仪是利用声波探测浅地层剖面结构和构造的仪器设备,该仪器在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深度方面有较高的性能,并可以任意选择扫频信号组合,现场实时地设计调整工作参量,也可以测量在海上油田钻井中的基岩深度和厚度。因而是一种在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航道港湾工程,海底管线铺设广泛应用的仪器。以声学剖面图形反映浅地层组织结构,从而来测绘出海底管线在海底层中的位置信息,以观测海底管线是否裸露。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调查船载着浅地层剖面仪在海面上拖动,调查船航行过程中收到海浪冲击、船速和航向不稳定等因素而易产生船只摇摆,使得浅地层剖面仪所得出的测量数据不够精准。如果采用浅地层剖面仪来进行勘测的话,海洋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船时和人力,且能够获取的调查数据不充足,时间上不连续,不能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有的测量装置存在缺点:测量数据不够精确,测量耗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海底管线填埋深度监测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强测量器、第二压强测量器、过滤单元、壳体、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管线安装单元;其中,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体和贯通开口,贯通开口贯通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体的周壁上,过滤单元设在贯通开口上,且过滤单元完全将贯通开口覆盖;第二压强测量器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体内,第一压强测量器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第一压强测量器的感应部和第二压强测量器的感应部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压强测量器和第二压强测量器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电信号连接;第一压强测量器、第二压强测量器以及壳体均通过管线安装单元设置在海底管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欧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7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