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风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3399.8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1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辉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28;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44532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翁子毅 |
地址: | 33000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风轮 侧进风口 风道腔 挡圈 蜗壳 出风口 电机 风轮结构 空气送风 空气通过 气压降低 前端延伸 风速 风噪 回风 进风 气压 腔内 连通 转动 延伸 改进 | ||
一种改进的风轮结构,包括蜗壳、电机以及离心风轮,蜗壳内设有风道腔,蜗壳上开设有与风道腔连通的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轮安装在风道腔内并与侧进风口对应,电机驱接离心风轮转动,所述侧进风口向风道腔内延伸有挡圈,挡圈的直径大于离心风轮的外径,且离心风轮的前端延伸入挡圈内,通过挡圈结构能够避免进入到风道腔内的空气由于气压的增加,空气通过离心风轮与侧进风口边沿之间的间隙产生回风问题,增加了离心风轮使用时的风噪,降低侧进风口的进风速度,使风道腔内的气压降低,由于导致出风口的风速降低,因此减少空气送风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叶风扇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风轮结构。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由于能产生平稳的气流、而没有外露的旋转叶片,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无叶风扇通过离心风轮结构,在机体内产生流动的空气,从而实现无叶吹风,在目前的离心风轮结构中,包括蜗壳、电机以及离心风轮,蜗壳内设有风道腔,蜗壳上开设有与风道腔连通的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轮安装在风道腔内并与侧进风口对应,电机驱接离心风轮转动。
在现有结构中如图1所示,离心风轮与侧进风口边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间隙,该结构为了避免离心风轮与蜗壳之间发生摩擦,在离心风轮使用过程中,空气通过离心风轮穿过侧进风口后进入到风道腔内,在风道腔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增大,从而使空气通过出风口高速排出,但是由于离心风轮与侧进风口边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间隙,由于负压的原因,部分空气会从该间隙回流到侧进风口附近,并与进入侧进风口的空气发生碰撞,形成回风、空气紊流,降低了进入风道腔的风速和风量,间接造成风道腔内气压降低,并导致最终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缩短、噪音增大,影响无叶风扇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的风轮结构,其作用是能够避免空气通过离心风轮与侧进风口边沿之间的间隙产生回风问题。
一种改进的风轮结构,包括蜗壳、电机以及离心风轮,蜗壳内设有风道腔,蜗壳上开设有与风道腔连通的侧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轮安装在风道腔内并与侧进风口对应,电机驱接离心风轮转动,所述侧进风口向风道腔内延伸有挡圈,挡圈的直径大于离心风轮的外径,且离心风轮的前端延伸入挡圈内,通过挡圈结构能够将侧进风口与离心风轮前端之间的回风挡住,并将该处大部分的风量引导回风道腔内,大大降低风量的损失,从而有效降低了离心风轮使用时的风噪,并保证了风道腔内气压长期保持一致,并最终使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延长,提高无叶风扇的使用效果,使其扫风面积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说明,所述蜗壳的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动轴与离心风轮连接,离心风轮的顶面靠近侧进风口。
进一步说明,所述侧进风口的边缘折弯有导流圈,导流圈往侧风道腔方向设有导风弧面。
进一步说明,所述离心风轮包括轮毂,轮毂上设有与电机转动轴连接的中心孔,轮毂的外缘连接有叶片底板,叶片底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块竖直设置的风轮叶片,若干块风轮叶片的顶部连接有引风圈。
进一步说明,所述引风圈的外端面包括第一引风斜面和第二引风斜面,第一引风斜面和第二引风斜面与挡圈的内端面之间构成引风区。
进一步说明,所述挡圈的延伸底面与引风圈的最底边齐平。
进一步说明,所述导风弧面靠近中心轴线的边沿与风轮叶片的内侧边齐平。
进一步说明,所述挡圈与离心风轮之间的距离为S,且S≤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辉,未经胡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3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