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遮阳窗帘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1345.8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4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生;郑庆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百思得铝制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4/00 | 分类号: | A47L4/00;E06B9/40;E06B9/42;E06B9/58;E06B7/28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陆庆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阳 窗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遮阳窗帘,其包括矩形窗框、玻璃及遮阳装置,遮阳装置包括壳体、窗帘收放机构、窗帘、除尘机构及框体,壳体固设于窗框的上框边,壳体内安装有窗帘收放机构和除尘机构,窗帘收放机构用于收放窗帘,使窗帘下放以遮挡玻璃或收起以敞开玻璃,窗帘的底部设有导条,除尘机构平行设置于窗帘收放机构的外侧,除尘机构可以对收放状态的窗帘进行除尘,框体固设于窗框的左右框边和下框边,框体的内侧设有第一导槽,导条沿着第一导槽进行移动,移动至一定高度的导条通过设于框体左右两侧的插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可以自动对窗帘的外表面进行灰尘清理,非常便捷;可以抵抗较大的风压,保证窗帘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遮阳窗帘。
背景技术
高层的窗户采用内遮阳窗帘时,窗帘反射、吸收、透过部分阳光,由于所吸收的太阳能仍留在室内,内遮阳窗帘时虽可以改善热环境,但节能效果却不理想,所以目前越来越多高楼的窗户采用外遮阳窗帘,外遮阳窗帘可将 60%~80%的太阳辐射直接反射出去或吸收,使辐射热散发到室外,减少了室内的太阳得热,节能效果较好。
虽然外遮阳窗帘可以更好地改善热环境、提高节能效果,但是由于窗帘安装在窗户外侧,窗帘的外表面容易吸附大量的灰尘,清理非常不便,且室外的风力较大,普通的窗帘安装于室外无法抵抗较大的风压,起不到遮阳的作用,甚至容易发生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遮阳窗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遮阳窗帘,包括由四个框边围接而成的矩形窗框、安装于窗框上的玻璃及安装于窗框外侧的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壳体、窗帘收放机构、窗帘、除尘机构及框体,所述壳体具有一朝下的开口,其固设于窗框的上框边,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窗帘收放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窗帘收放机构用于收放窗帘,使所述窗帘下放以遮挡玻璃或收起以敞开玻璃,所述窗帘的底部设有导条,所述除尘机构平行设置于窗帘收放机构的外侧,所述除尘机构可以对收放状态的窗帘进行除尘,所述框体固设于窗框的左右框边和下框边,所述框体的内侧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导条沿着第一导槽进行移动,移动至一定高度的导条通过设于框体左右两侧的插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底座、弹簧、安装座、转轴及软刷毛,所述壳体的两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底座与第二导槽滑动配合,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设于第二导槽上、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固接,且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安装座固设于底座的顶部,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沿着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软毛刷,在所述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转轴上的软刷毛可以贴靠在窗帘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槽状,所述底座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导槽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插孔沿着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插孔与第一导槽相通,所述插件穿过插孔后抵接于导条的两侧,所述插件与导条相抵接处设置有相互吸附的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槽的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导条的截面形状与第一导槽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窗帘收放机构包括卷轴组件和拉珠,所述卷轴组件设于壳体内,所述拉珠与卷轴组件相连,用于使所述窗帘进行收放,所述框体的外侧设有一用于容置拉珠的收纳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机构平行设置于窗帘收放机构的外侧,当窗帘下放或者收起时,除尘机构可以自动对窗帘的外表面进行灰尘清理,非常便捷。
2、本实用新型在窗帘的底部设有导条,导条沿着第一导槽进行移动,且在窗帘下放至一定高度后,导条通过设于框体左右两侧的插件固定,使窗帘不会轻易发生移位,可以抵抗较大的风压,保证窗帘的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百思得铝制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百思得铝制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1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5G光模块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沉降观测的地表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