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珊瑚苗圃种植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7651.0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2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良;唐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1/77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友谊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孔 海水 钢筋混凝土主体 本实用新型 半圆球型 种植孔 珊瑚 一次浇筑成型 苗圃种植 人工渔礁 水下作业 主体表面 装置顶部 珊瑚礁 中空 连通 混凝土 海域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珊瑚苗圃种植礁装置,属于人工渔礁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主体、海水交流孔和珊瑚种植孔;钢筋混凝土主体为削去顶部的中空半圆球型,半圆球型的外径为1500‑2000mm,混凝土厚度250‑300mm;所述的钢筋混凝土主体顶部为直径400mm的平台;所述的海水交流孔包括位于装置底部的3个第一海水交流孔和位于装置顶部的1个第二海水交流孔;第一海水交流孔和第二海水交流孔相互连通;所述的珊瑚礁种植孔分布于种植礁主体表面。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浇筑成型,放置于指定海域即可使用,无需固定,大大降低了水下作业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渔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作为种植珊瑚的苗圃种植礁。
背景技术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受海水酸化、升温等气候变化及偷捕滥采和填海造陆等人为破坏的影响,全球珊瑚礁系统呈现显著的退化。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20%的珊瑚礁被彻底破坏。如何修复被破坏珊瑚礁盘成为国内外相关科学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珊瑚人工移植是恢复珊瑚数量、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目前移植的珊瑚主要来源于人工无性繁殖珊瑚断枝,而珊瑚无性繁殖苗圃是培育珊瑚断枝的主要装置。截至目前珊瑚礁苗圃多由承重固定礁和珊瑚移植礁两部分组成,制作和使用时需分别浇筑、水下组装,因而增加了制作步骤和水下安装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珊瑚苗圃种植礁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水下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珊瑚苗圃种植礁装置,所述包括钢筋混凝土主体、海水交流孔和珊瑚礁种植孔;
钢筋混凝土主体为削去顶部的中空半圆球型,中空半圆球型的外径为1500-2000mm,混凝土厚度250-300mm;
钢筋混凝土主体顶部为直径400mm的平台;海水交流孔包括位于装置底部3个第一海水交流孔和位于装置顶部1个第二海水交流孔;4个海水交流孔相互连通。
珊瑚礁种植孔分布于钢筋混凝土主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海水交流孔为均匀分布的直径600-800mm的半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海水交流孔为位于平台中心的直径200mm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珊瑚礁种植孔呈同心圆均匀分布于钢筋混凝土主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的珊瑚礁种植孔共6层,每层间距60mm;
进一步,所述的珊瑚礁种植孔在钢筋混凝土主体表面上的开口为40mm*40mm矩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置礁体为一次浇筑成型,放置于指定海域即可使用,无需固定,大大降低了水下作业难度;
2.本发明装置侧面与顶部设有海水交流孔,海水中水平流和上升流均可自由穿过,降低了水流阻力;
3.本发明装置内部中空,可为其他珊瑚礁生物提供栖息场地;
4.本发明装置珊瑚种植孔可直接通过螺丝将固定有珊瑚枝/块的陶瓷珊瑚移植底托固定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珊瑚种植礁俯视图:1、钢筋混凝土主体,2、平台,3、第一海水交流孔,4、第二海水交流孔,5、珊瑚种植孔。
图2珊瑚种植礁侧视图:1、钢筋混凝土主体,2、顶部平台,3、侧面海水交流孔,5、珊瑚种植孔,6、底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未经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7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蜜机
- 下一篇:一种鱼苗孵化桶水体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