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1617.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5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刚;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超博冠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32286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史慧敏 |
地址: | 26601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外壳 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 隔离塞 废气排放设备 安全性能 发生故障 废排装置 隔离控制 固定焊接 弧形凹槽 进风气流 排气效率 外壁设置 安装板 内腔中 外轮廓 下端面 液压缸 中间段 底框 对冲 缓冲 左端 废气 隔离 伤害 轨道 配合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汽车的废气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排装置,包括排气外壳,排气外壳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排气外壳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排气外壳的下端面中间固定焊接有下底框,排气外壳的外轮廓设置有四个安装板,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废气内腔中设置隔离塞,利用液压缸的配合,实现对左右进风口之间的隔离控制,进而提高安全性能,发生故障时,可实现迅速隔离,将伤害降到最低;通过在隔离塞的中间段外壁设置弧形凹槽,进而为进风气流提供缓冲,防止左右气流之间的相互对冲,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汽车的废气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排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汽车的废气排放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利用车厢内的正压空气实现调节,这种方式调节效率较低;第二种是利用风机带动车厢内外空气流动,调节效率较高。
但在进行风机强制调节时,为了节省资源通常在两个相邻车厢之间设置同一个排气装置,然而这样的设置容易造成两股气流对冲,进而降低排放效率,同时使得两车厢之间连通,一旦其中一个车厢发生火灾,会牵连至下一个车厢。
为此提高一种废排装置,用以解决排气过程种气流对冲问题和隔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排装置,包括排气外壳,所述排气外壳的左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排气外壳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排气外壳的下端面中间固定焊接有下底框,排气外壳的外轮廓设置有四个安装板,排气外壳的中间内腔设置有废气内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内部均平行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另一端连通废气内腔,所述废气内腔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废气内腔的中间设置有隔离塞,废气内腔的下端左右内壁设置有滑槽,废气内腔的下端面中间连通下底框的内腔,所述隔离塞的左右端面下端滑动安装在滑槽的内部,隔离塞的上端设置有卡槽,隔离塞的上端设置有球形凸起,隔离塞的中间段开设有弧形凹槽,隔离塞的下端面通过液压杆垂直连接液压缸,所述弧形凹槽沿隔离塞的外壁向内凹陷,所述卡槽的下端设置有与隔离塞的上端球形凸起外轮廓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左右对称分布,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内部均安装有百叶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内端面与第一滤网之间留有锥形截面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外端正对第二滤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废气内腔上端的横梁上,所述第二滤网的网格间隙大于第一滤网的网格间隙。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下底框的内腔中,所述下底框与废气内腔之间设置有通孔,液压缸通过该通孔连接隔离塞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分布在排气外壳外壁的四个边角位置,且安装板的端面开设有预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废气内腔中设置隔离塞,利用液压缸的配合,实现对左右进风口之间的隔离控制,进而提高安全性能,发生故障时,可实现迅速隔离,将伤害降到最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离塞的中间段外壁设置弧形凹槽,进而为进风气流提供缓冲,防止左右气流之间的相互对冲,从而提高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外壳、2第一进风口、3百叶扇、4第一滤网、5第二进风口、6安装板、7预留孔、8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10第二滤网、11卡槽、12隔离塞、13液压缸、14弧形凹槽、15下底框、16滑槽、17废气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超博冠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超博冠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1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智能核”防护匣
- 下一篇:一种铁路轨道车辆底架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