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血管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65391.7 | 申请日: | 2019-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6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安宏;马婕;丁志新;邓白薇;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血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血管固定装置,本体由外覆层、第一粘合层、支撑层、第二粘合层依次叠合组成;所述本体两端分别为主体部和固管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抽血管管壁;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覆层为易撕部;所述固管部包括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所述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均为长条形;所述第一固管部或所述第二固管部宽度为2‑4mm;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固定装置在输液管出厂时就已经安装在管壁上,护士只要通过易撕部就可快捷将外覆层撕开,然后将管贴于手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中,需要对病人进行抽血,但是患者因为疼痛或者紧张容易进行手臂晃动。
在抽血的过程中护士一般只对针头进行固定,尤其在采血人数众多时,护士会经常忘记给抽血软管进行固定;其虽然能够使得针头相对得到一个较好的固定效果;当手臂运动后,针头连接的管体的运动也容易扯动针头,此时单纯的在针头上贴医用胶布很难起到固定作用;
现有的一些医用胶带,也能实现针头固定的同时对管体进行固定;但是其对管体的固定一般都只是用胶带斜贴在手臂上(如图2),但是这种胶带都不便于在出厂时安装在软管上;
采用医用胶带需要预先将胶带准备好,并且需要先扎针然后再拿取胶带,贴在管上,降低了管体固定的速度。
若简单的在管体上设置双面胶,则会因为管体比较细不便于贴附双面胶影响使用效果,容易发生双面胶脱落的问题;采用绕包的双面胶又会造成不利于粘合在手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血管固定装置,主要解决了输液管等固定不牢,使用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血管固定装置,本体由外覆层、第一粘合层、支撑层、第二粘合层依次叠合组成;
所述本体两端分别为主体部和固管部;
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抽血管管壁;
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覆层为易撕部;
所述固管部包括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
所述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均为长条形;
所述第一固管部或所述第二固管部宽度为2-4mm;
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固管部或所述第二固管部。
优选的,所述固管部通过易撕线分为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贴附在抽血管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能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层连接于抽血管管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管部和第二固管部长度为4-6cm。
优选的,所述固管部的第二粘合层覆设有内覆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为双面胶。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为柔性材质。
优选的,所述抽血管固定装置设置于抽血管时,所述主体部与针头间距离为4-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了因护士忙碌而忘记将软管固定的问题,提高了过程的安全性;
2.能够更好的将固定装置粘合在软管上,避免了固定装置的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5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塔式核桃碎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PICC封管专用注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