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4263.0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5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戴亨伟;王翠;贾坤;陈明星;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顶盖 二次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防爆阀结构、注液孔结构和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的正极柱组件和与所述顶盖片绝缘连接的负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柱通孔、设于所述顶盖片上表面的环形凸台和设于顶盖片下表面的凹槽,所述极柱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中心处,且其上边缘还设有倒角结构,所述负极柱组件包括贯穿所述极柱通孔的负极柱、套设于所述负极柱的密封圈以及绝缘基板,所述负极柱顶端设有倒扣部,所述负极柱依次贯穿所述下绝缘件、顶盖片及绝缘基板,再通过灌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动力电池顶盖,减少了结构件的数量,减薄了顶盖的厚度,从而降低了电芯的高度,增强了极柱强度,加强了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电池顶盖大多是由由正、负极极柱贯穿顶盖片,再与导电组件或绝缘组件通过铆接块固定或者陶瓷卡簧注塑固定,现有技术的电池顶盖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顶盖结构复杂;
2)大部分顶盖片是下表面设有凹槽、上表面向上凸包的结构形式,再通过铆接块铆接固定,显然,该结构形式的顶盖片的总体厚度较厚,高度空间利用率较低;
3)铆接块上还包括防扭陶瓷粒用于防止正负极旋转,众所周知陶瓷质地较脆,在制作过程中易碎,从而造成材料浪费,同时,装配工序繁琐,影响效率,变相增加成本。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较为轻薄的动力电池顶盖,主要是在正负极极柱的结构形式和组装方式上做了进一步优化,不仅优化了顶盖片的结构形式,还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而且不影响电芯的内部高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电芯的整体高度,有利于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安装于顶盖片上的防爆阀结构、注液孔结构和下塑胶件,与所述顶盖片电连接的正极柱组件和与所述顶盖片绝缘连接的负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柱通孔、设于极柱通孔外围一圈的向上突出的环形凸台,及设于所述顶盖片下表面的凹槽,所述负极柱组件包括贯穿所述极柱通孔的负极柱、套设于所述负极柱的密封圈以及绝缘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通孔小于所述凹槽的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通孔的上边缘部分还设有一圈的倒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柱包括底座、贯通部和倒扣部,所述底座分布于所述负极柱底部,且所述底座恰好嵌入到所述凹槽内,所述贯通部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顶端与所述倒扣部连接,所述倒扣部倒扣在所述绝缘基板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柱依次贯穿所述下塑胶件、顶盖片及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恰好与所述环形凸台互盈卡扣,再通过灌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纵向深度为0.2~5mm。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密封圈、导电基板和铆接块,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正极柱、再依次贯穿所述下塑胶件、顶盖片、导电基板,再与所述铆接块板铆接或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组件包括与所述顶盖片一体成型的向上或向下突出的凸包、与凸包相对应的正极柱凹槽以及导电基板,所述导电基板包括本体部和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恰好嵌入到所述凹槽内,再通过焊接或铆接工艺固定,或者通过导电胶粘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凹槽内或者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且所述导电基板上设置嵌入角与之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组件还可以采用与上述负极柱组件相类似的结构,相应的,所述顶盖片的结构也与上述结构相同,不同的是上述的绝缘基板为导电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4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拱开缝型分体式爆破片
- 下一篇:一种复合倍捻锭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