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近红外光谱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损检测的图像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4143.0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0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邢晓阳;汪希伟;赵茂程;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光谱 银杏叶 黄酮 含量 无损 检测 图像 获取 装置 | ||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损检测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结构为:载物平台连接于暗箱底部,且载物平台的载物面在暗箱内;近红外光谱相机的镜头在暗箱的顶部,且镜头朝向载物面;在镜头与载物面之间连接有穹顶形状的漫反射装置,漫反射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孔;在漫反射装置的底部边上设有光源;载物平台是由三层部分叠加构成:最上层部分是由刚性板材构成;在刚性板材的中央设有开孔区域;中间层部分为至少两层叠加的网状吸光材料层;网状吸光材料层连接在开孔区域的底面;最下层部分包括密闭罩体和吸气泵;密闭罩体的排气孔连接吸气泵的吸气口;密闭罩体与刚性板材的底面连接。本图像获取装置为银杏叶检测提供可靠的图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银杏叶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图像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无损检测的图像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银杏科植物银杏,又称白果树,是古老的珍稀树种,被称为地球的“长寿树”。银杏叶是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具有活血止痛、敛肺平喘、化湿止泻的功效、主要治疗冠心病、咳喘病、高脂血病、心绞痛等。银杏叶是最具经济价值的植物之一,以银杏叶及其产品为主的生产销售公司较多,且在全国有多个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因此对银杏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它是银杏叶全产品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采收、加工及销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传统的对于银杏叶黄酮含量的理化检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化学试剂,同时也不能够实现实时检测。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绿色的现代分析技术。但该技术对红外光谱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对于形状较为特殊的被检物,如何确保原始光谱图像的质量是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关于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损检测的光源均匀性,以及银杏叶拍摄时存在信息缺失问题和银杏叶拍摄时的定位的问题。
所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专门针对银杏叶无损检测的红外光谱原始图像获取装置,具体为: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损检测的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近红外光谱相机、暗箱和载物平台;
所述载物平台连接于暗箱底部,且载物平台的载物面在暗箱内;所述近红外光谱相机的镜头在暗箱的顶部,且镜头朝向载物面;
在镜头与载物面之间连接有穹顶形状的漫反射装置,漫反射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孔,所述镜头的轴线与开孔的轴线重合;在漫反射装置的底部设有光源,光源围绕开孔的轴线均匀排列;
所述载物平台是由三层部分叠加构成:最上层部分是由刚性板材构成,最上层部分的上表面涂覆有吸光材料层;在刚性板材的中央设有开孔区域,开孔区域密布有多个贯穿刚性板材的通孔;
中间层部分为两层叠加的网状吸光材料层,选用的材料为黑色网眼棉质织物,两层织物是为了保证吸光特性,以及防止外界光源进入和良好的透气特性;网状吸光材料层连接在开孔区域的底面;
最下层包括密闭罩体和吸气泵;密闭罩体的排气孔连接吸气泵的吸气口;密闭罩体与刚性板材的底面连接。
所述光源由多个白炽灯光源构成。
中间层部分的设计原理是,因为开孔区域的通孔会导致光源透过开孔进入下方,由于光的衍射和反射特性,导致原本射入下方的光又返射到上层。这时候的光照就不能够保证为所需的光照情况。因此,设计了多层的吸光平台,保证实验进行的时候光源的理想状态。同时,由于在此处采用的是网状材料,网状材料具有透气性,这样就可以保证抽真空装置的吸气通道不会被吸光材料阻碍。
优选的,所述刚性板材的尺寸为长40cm×宽40cm×厚3cm;可以保证光源在照射在平台上的时候最大程度的吸收光源,保证在拍摄银杏叶的时候不会对照片产生影响。
开孔区域的尺寸为长20cm×宽20cm;开孔区域的通孔孔径为4mm,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8mm,开孔区域内共2500个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41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