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狭缝式液体取样检测腔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57002.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1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磐创精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狭缝 液体 取样 检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狭缝式液体取样检测腔室结构,用于对液体样品进行取样,该腔室结构包括取样检测腔,具有取样口、一个或多个检测区以及连通取样口和检测区的导流槽区,检测区的厚度小于导流槽区的厚度,且检测区或导流槽区上设置多个排气孔,还设置有取样缺口,能够实现主动吸样和被动注样两种加样方式,避免了气泡的产生,多个检测区厚度不同还可实现液体样品量的精确控制以及同时兼顾整体全景分析与局部精密分析的精密度,适于在生物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液体样品测试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缝式液体取样检测腔室结构。
背景技术
无论生物分析还是化学分析,针对液体样品的分析操作通常都会涉及两个步骤,即液体样品的取样操作和液体样品的检测分析,如何快速、精确量取微量液体样品,并形成满足要求的检测面是生物分析或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
美国专利申请US5,674,457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取样芯片,该微流控取样芯片采用毛细力驱动液体样品在该芯片内流动,包括基体01以及位于基体内带有测量区 03的检测腔02,检测腔02是由两个平行呈间距设置的基体面形成的半开放式空腔,该检测腔02的开放式边缘设有采样口04,检测腔的内部边缘区域设有可调整液体流动方向与速度的导流通道05,导流通道05连通采样口04与测量区03,并与外界大气相通。
上述芯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检测腔内容易形成难以去除的气泡,从而影响液体量取的精度并严重干扰光学分析的结果。气泡产生源于数个环节,在取样过程中,芯片结构本身的缺陷容易导致在检测区域形成气泡;在取样结束后,需要擦除进样口残留的样品,擦拭过程中液体样品随着擦拭方向移动被导流出芯片,导致检测区样品量减少,进而形成气泡;当在芯片的检测腔内预封装干化试剂时,试剂分布不均匀将影响液体样品前液面的形状,也容易导致在检测区域形成气泡;芯片吸取液体样品角度不同,导致液体的前液面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在检测区域形成气泡;液体样品理化特性不同,检测区域气泡形成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另外,有些应用场景中为了防止液体样品在取样过程中被污染,需要利用吸液管先将液体样品吸出,再通过吸液管将液体样品注射入取样芯片中。而上述芯片仅适用于直接吸取液体样品,不具有兼容吸液管注射液体样品的结构设计,因而限制了应用范围。
现有的微流控取样芯片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具有以下缺陷:
A、采用单一厚度的测量区,无法兼顾多元化参数测量的需求:上述取样芯片中具有单一厚度的测量区,使得检测中无法同时兼顾“单位面积大体积”液体样品整体全景分析的需求和“单位体积大面积”液体样品局部精密分析的需求,影响分析的精密度与适用范围。
B、进样时易产生气泡,影响后续测量精确度:上述取样芯片的结构中未考虑避免气泡产生的相关设计,气泡的存在将严重干扰后续精确分析;
C、进样后的样品易出现擦拭损失、移动流出损失,使得样品量的精度无法保证。
D、进样方式、应用场景受限:上述取样芯片的结构无法兼容主动吸样与被动注样两种加样方式,样品与试剂只能在检测腔中混合,限制了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狭缝式液体取样检测腔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狭缝式液体取样检测腔室结构,包括取样检测腔(2),所述取样检测腔(2) 为两个有一定间隙的平行的腔室侧壁(4)形成的半开放空腔,具有检测区(5)、取样口(7)以及连通取样口(7)和检测区(5)的导流槽区(6),检测区(5)的厚度H检小于导流槽区(6)的厚度H导,所述取样检测腔(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孔(8),所述排气孔(8)为连通取样检测腔(2)内部与外界大气的通孔,其贯穿检测区(5)或导流槽区(6)的一侧侧壁或对称贯穿检测区(5)或导流槽区(6) 的两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磐创精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磐创精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57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