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8480.0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高清秀;张中奇;焦为民;段笑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10 | 分类号: | B22D13/10;B22D1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谢茵 |
地址: | 05630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模法 离心 球墨铸铁 管管 蒸汽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属于铸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蒸汽收集罩、第一冷凝器和引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蒸汽收集罩、第一冷凝器和引风机,将管模处生成的蒸汽吸收进第一冷凝器后冷却,能够有效对管模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行回收,避免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降低对外部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生产地有序进行;而且整个装置中的用水形成了水循环和热循环,能够避免在另行耗能生产热水(即冷却软水),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和冷却软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模法生产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的离心机冷却系统大多数采用如下工艺流程:从清水泵输送过来的水通过喷头对管模进行喷淋式冷却,冷却完毕的水通过地下水渠流到集水池,在集水池初步沉淀,由浊水泵输送到过滤器,对浊环水进行过滤除去悬浮物,过滤后的水进入凉水架进行降温,低温水进入清水池,再由清水泵输送到离心机,用于管模降温,形成闭路循环,循环水损失部分在清水池补充软水。
近期,对原有的热模离心机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雾化冷却工艺,使喷到管模上的雾化水几乎全部气化,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种方式吸热量较液态水仅有温度变化吸热量大得多,大大节约冷却水的整体使用量。但是,这种冷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蒸汽,这些蒸汽直接放散到空气中,会形成白烟,污染环境,且影响企业形象;而且造成生产车间内的湿度变大,能见度降低,既增加了换气系统的工作负荷,又不利于生产地有序进行;同时,由于雾化冷却工艺采用的是热水对管模冷却,蒸汽的无规排放,也会造成大量能源和冷却软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产生的蒸汽直接排放造成的影响环境和正常生产及能源和水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包括蒸汽收集罩、第一冷凝器和引风机,蒸汽收集罩用于罩设于管模上方;第一冷凝器内部设有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一冷却通道,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一冷却通道换热连接,第一冷凝通道设有蒸汽进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冷凝水出口,第一冷却通道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蒸汽进口与蒸汽收集罩连接,第一冷凝水出口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口用于与喷水冷却装置连接;引风机与第一出风口连接,用于为第一冷凝通道和蒸汽收集罩提供吸取蒸汽的风力。
进一步地,前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中,第一冷凝水出口与第一进水口通过散热管路或散热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中,还包括:集水池、过滤系统和软水储水池,集水池与第一冷凝水出口连接,用于接收冷凝水;过滤系统与集水池连接,用于对集水池中的水过滤形成软水;软水储水池,与过滤系统连接,且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用于储存软水。
进一步地,前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中,还包括补水管、补水阀门和水位控制模块,补水管用于向软水储水池中补充软水;补水阀门设在补水管上用于控制补水管的开闭;水位控制模块设在软水储水池内且与补水阀门连接,用于当软水储水池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值后控制补水阀门打开,并当软水储水池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值后控制补水阀门关闭。
进一步地,前述的热模法离心球墨铸铁管管模蒸汽回收装置中,集水池和过滤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水泵,软水储水池和第一进水口之间均设有第二水泵,集水池、过滤系统和软水储水池均为保温结构,第一冷凝水出口和集水池之间、集水池和过滤系统之间以及软水储水池和第一进水口之间均通过保温管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8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