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41259.2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蒋山;解兆海;高矿;李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台县农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32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监测 昆虫 诱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泛光灯、悬挂机构与固定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散发孔与连接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散发孔,所述散发孔的上下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设有悬挂机构、泛光灯与固定机构,可以有效吸引昆虫,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悬挂以及锁定,且在林间使用时,可以拆分为两个小部分,携带起来较为便捷,且安装与拆卸都较为简便,还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这种昆虫诱捕装置将会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防害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也不断进步,病虫害防治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常见的装置就是昆虫诱捕装置,传统的诱捕装置常常在田间以及林间进行使用会发现在农业环境中进行悬挂较为麻烦,而且在林间进行行走时,常常会发现无法方便的拆卸或折叠,导致整个装置无法方便的携带,因此我们提出了这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监测昆虫诱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泛光灯、悬挂机构、固定机构与收纳孔;其中: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散发孔与连接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散发孔,所述散发孔的上下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泛光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上端设置有启动开关,所述泛光灯与电池箱之间设置有电性连接;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固定板、卡块、连接柱、锁定插头、穿线柱与穿线孔,所述悬挂机构与装置主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悬挂机构的外径尺寸与固定板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悬挂机构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径尺寸远大于固定板的内径尺寸,所述悬挂机构、固定板与卡块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悬挂机构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活动设置有锁定插头,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置有穿线柱,所述穿线柱的内侧设置有穿线孔;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杆、液体槽、连接外圈、固定柱与缝隙,所述固定机构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为三角锥状,所述固定机构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液体槽,所述固定机构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外圈,所述连接外圈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组,所述连接外圈与液体槽的下端形成缝隙;
所述收纳孔包括插杆与合页,所述收纳孔的下端设置有锥形状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收纳孔之间设置有合页,所述插杆通过合页与收纳孔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发孔与泛光灯均为环形,所述连接外圈通过内螺纹与连接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悬挂机构的尺寸与穿线孔的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锁定插头的外侧与穿线柱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插头的数量为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呈台形状,所述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柱与连接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缝隙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缝隙呈等距环形排布,所述插杆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插杆呈矩形阵列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台县农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未经凤台县农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1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巡检机器人通行专用防火门
- 下一篇:一种腹直肌修复的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