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切迹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6029.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1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楚海华;赖玉树;邓山;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博瑞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切迹 融合 装置 | ||
一种无切迹融合装置,属于椎间融合器技术领域,所述无切迹融合装置包括:一基座、设于该基座上并能相对该基座位移的齿结构、以及能配合该齿结构相对该基座位移的定位结构,且该齿结构包含一第一齿件及复数个连动该第一齿件的第二齿件,且该定位结构设于各该第二齿件上,故在进行两骨头之间的融合固定手术时,只需转动一个第一齿件即可将复数个定位结构有效钻入其所对应的骨头上,以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无切迹融合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作为椎间融合器螺钉导入的无切迹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容易出现症状,例如,脊椎压迫神经的症状。当发生脊椎压迫神经时,通常医疗机构会采用脊柱融合手术,以将多个骨钉固定于特定区段的脊椎骨之间,使该区段的脊椎骨不会位移,迫使病人不能再移动该区段的脊椎骨,因而该区段的脊椎骨不会再压迫神经。
在进行脊椎骨融合手术的过程中,在患部上将多个骨钉1藉由骨片8的倾斜孔80分别倾斜植固于对应的两骨头9上,如图1所示,再缝合伤口。
只是在手术中需将多个骨钉1逐一植固在骨头9上,致使手术时间冗长,且因该骨钉1与倾斜孔80之间需有间隙t以便于植固动作,以致于医疗人员容易晃动该骨钉1而使该骨钉1产生倾斜偏差,导致该骨钉1的植固角度不佳,致使骨头9在手术后的活动状态不良。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已成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切迹(零切迹)融合装置,包括:一基座;齿结构,设于该基座上并能相对该基座位移,且包含一第一齿件及至少一连动该第一齿件的第二齿件;以及至少一定位结构,设于该第二齿件上且能配合该齿结构相对该基座位移。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齿结构为斜齿件组合。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一齿件相对该基座直线位移。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二齿件相对该基座直线位移。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一齿件藉由一第三齿件带动该第二齿件。例如,该第一齿件的自转会藉由该第三齿件的传动而使该第二齿件自转。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一齿件带动复数个该定位结构。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二齿件具有穿孔,使该定位结构紧配合该穿孔以固接该第二齿件。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定位结构相对该基座倾斜位移。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定位结构为骨钉。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一齿件啮合该第二齿件。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一齿件为齿片。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第二齿件与该定位结构一体成形。
前述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该基座具有啮合该第一齿件或第二齿件的导引结构。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无切迹融合装置中,主要藉由该齿结构的设计,以在进行两椎体之间的融合手术时,只需转动一个第一齿件即可将复数个定位结构有效钻入其对应的椎体骨头上,故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切迹融合装置能缩短手术时间,且因该定位结构固接该第二齿件,以避免该定位结构产生倾斜偏差而致使定位结构的植固角度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骨钉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切迹融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切迹融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博瑞康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博瑞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6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捆包机的分离式上带道
- 下一篇:一种用于蓄电池极板加工的自动码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