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2643.6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4 | 分类号: | B6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林治辰;李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转向系统的驱动单元壳体(10)包括用于容纳轴承衬套(20)的容纳腔体以及提供容纳腔体与外界连通的通孔,轴承衬套(20)置于容纳腔中,弹簧预紧螺栓(30)的螺杆部分伸入通孔并与轴承衬套(20)抵接,调节装置设置在弹簧预紧螺栓(30)的头部部分(31)与驱动单元壳体(10)之间,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支撑在头部部分(31)与驱动单元壳体(10)之间以减小弹簧预紧螺栓(30)对轴承衬套(20)的压力。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调整弹簧预紧力,从而可有效解决产品下线合格率低、多车型产品通用化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的车辆转向系统(例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预紧弹簧的结构实现蜗轮蜗杆的间隙补偿设计,此结构存在以下缺点:①因制造、装配误差导致弹簧装配后的预紧力一致性差;②相同预紧力的弹簧很难匹配多种车型,更换弹簧较麻烦;③蜗轮蜗杆磨损后弹簧预紧力下降,易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该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调整弹簧预紧力,从而可有效解决产品下线合格率低、多车型产品通用化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驱动单元壳体、轴承衬套、弹簧预紧螺栓以及调节装置;所述驱动单元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轴承衬套的容纳腔体以及提供所述容纳腔体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所述轴承衬套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弹簧预紧螺栓的螺杆部分伸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轴承衬套抵接,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弹簧预紧螺栓的头部部分与所述驱动单元壳体之间,所述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支撑在所述头部部分与所述驱动单元壳体之间以减小所述弹簧预紧螺栓对所述轴承衬套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为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螺杆部分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5~1mm。
优选地,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垫片。
优选地,多个所述垫片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螺杆部分包括弹簧以及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头部部分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轴承衬套抵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弹簧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衬套中的轴承以及支撑于所述轴承中的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蜗杆。
优选地,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所述头部部分与所述驱动单元壳体之间设置有能够减小所述弹簧预紧螺栓对所述轴承衬套的压力的所述调节装置,所以可以使用预紧力较大的弹簧预紧螺栓装配在不同型号的驱动单元壳体中,然后通过调节装置减小弹簧预紧螺栓对轴承衬套的压力至合适的数值,即可达到产品合格要求。在转向系统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簧预紧螺栓的预紧力会减小,从而导致弹簧预紧螺栓对轴承衬套的压力减小,这时为了不影响轴承衬套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装置以增加弹簧预紧螺栓对轴承衬套的压力,从而使得弹簧预紧螺栓的螺杆部分仍然能够紧紧抵靠轴承衬套以保证轴承衬套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2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石油井场的新型电机防爆控制机构
- 下一篇:汽车氛围灯控制系统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