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静压成型用外模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9265.6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5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喻林;蒋西文;王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4 | 分类号: | B22F3/04;B22F3/03 |
代理公司: | 51280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夹 夹持底板 本实用新型 夹持 外模 等静压成型 结构稳定性 定位操作 钢制底板 夹持装置 下压机构 状态锁定 上模板 塑料制 钢制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静压成型用外模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底板、设于夹持底板的侧夹持机构若干、均设于侧夹持机构的端夹机构以及均设于端夹机构的下压机构,侧夹持机构数量为四个;侧夹持机构均彼此对称地设于夹持底板上;端夹机构设于侧夹持机构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方便对钢制底板、塑料制的外模以及钢制上模板的夹持以及定位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夹持完成后方便状态锁定,适用范围广,结构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静压成型技术相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等静压成型用外模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等静压处理是把被加工物体放置于盛满液体的密闭容器中,通过增压系统进行逐步加压对物体的各个表面施加以相等的压力,使其在不改变外观形状的情况下缩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密度而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
等静压技术作为一种成型工艺,与常规成型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等静压成型的制品密度高,一般要比单向和双向模压成型高5-15。热等静压制品相对密度可达99.8%-99.09%。
2、压坯的密度均匀一致。在模压成型中,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压制,都会出现压坯密度分布不均现象。这种密度的变化在压制复杂形状制品时,往往可达到10%以上。这是由于粉料与钢模之间的摩擦阻力造成的。等静压流体介质传递压力,在各方向上相等。包套与粉料受压缩大体一致,粉料与包套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少,压力只有轻微地下降,这种密度下降梯度一般只有1%以下,因此,可认为坯体密度是均匀的。
3、因为密度均匀,所以制作长径比可不受限制,这就有利于生产棒状、管状细而长的产品。
4、等静压成型工艺,一般不需要在粉料中添加润滑剂,这样既减少了对制品的污染,又简化了制造工序。
5、等静压成型的制品,性能优异,生产周期短,应用范围广。等静压成型工艺的缺点是,工艺效率较低,设备昂贵。
等静压成型时,常规地需要借助外模以及模芯,在外模腔内填充合金粉末后即可开始等静压成型,现有地,外模包括带有模芯的钢制底板、塑料制的外模以及与模芯相互匹配的钢制上模板,在注粉前需要将三者紧密的结合到一起而后实施注粉操作,常规地三者固定件采用不锈钢抱箍,抱箍结构简单且固定操作简单,但是由于抱箍夹持的范围较小,因此对于尺寸较大的外模来说,夹持时需要多个抱箍才能实现,若采用少量的抱箍则三者的夹持效果较差,若采用较多的抱箍整个外模的重量相应的增大,不方便操作人员搬运,同时随着抱箍使用数量的增多,对等静压成型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静压成型用外模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对钢制底板、塑料制的外模以及钢制上模板的夹持以及定位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夹持完成后方便状态锁定,适用范围广,结构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等静压成型用外模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底板、设于夹持底板的侧夹持机构若干、均设于侧夹持机构的端夹机构以及均设于端夹机构的下压机构,侧夹持机构数量为四个;
侧夹持机构均彼此对称地设于夹持底板上;
端夹机构设于侧夹持机构的内侧;
夹持底板上呈对称且成对地设有导孔两对;
侧夹持机构包括成对设于夹持底板下表面的下支脚两对、均旋于下支脚的侧夹持螺杆、均装配于侧夹持螺杆内侧端的运动座以及均设于运动座两端且穿于导孔的运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9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下芯棒自动上升装置的粉末压制模具
- 下一篇:一种合金制备用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