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物利用式二氧化碳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20376.0 | 申请日: | 2019-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0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名华粤华源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50 | 分类号: | C01B32/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隔板 催化剂填料 钢箍 滤板 焊接 二氧化碳生产 电热棒 罐体 脱烃 外周 加热 尾气 本实用新型 废物利用 罐体侧壁 均匀开设 螺栓安装 颗粒状 透气孔 二氧化碳 侧壁 晃动 竖直 下端 支架 催化 气管 填充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物利用式二氧化碳生产系统;它包括脱烃装置,所述脱烃装置包括罐体、内管、隔板、滤板和催化剂填料,所述罐体内中部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竖直插入有一根内管,所述内管位于隔板上方的部分其侧壁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罐体内且位于内管上方的位置焊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与隔板之间的位置上填充有颗粒状的催化剂填料,所述内管下部外周套设有钢箍,所述钢箍外周通过支架与罐体侧壁焊接,所述内管内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热棒;通过内管并利用持续稳定的电热棒对尾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尾气进入催化剂填料处被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被排出出气管,内管下端受到钢箍的固定,不容易晃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物利用式二氧化碳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本公司以茂名石化公司乙二醇装置和煤制氢装置排放的含二氧化碳尾气作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资源丰富可靠。与传统的利用生石灰等产生二氧化碳不同,富含二氧化碳的石化尾气中必然含有一些烃化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则在后续灌装中影响产品的纯度。
现有的做法是将石化尾气通入脱烃设备中进行脱烃处理,其反应原理是烃化物加氧气通过催化剂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了提高催化效率,部分企业还在催化过程中设置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石化尾气的排放量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过程,有些石化装置排放尾气是几乎无序的,什么时候排放,排放多少,都存在波动;还有些石化装置尾气排放是脉冲式的,例如每个10分钟排放一次,一次排放1立方。现有的脱烃装置是一个二通的罐体,内置加热棒和催化筒,而且大部分企业会将加热棒安装在催化筒的筒体内,使得加热棒可以不占用通气空间。该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在石化尾气的无序冲击下加热棒与筒体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造成加热棒的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将石化尾气脱烃的二氧化碳生产装置,该装置中加热棒和催化筒不容易松动,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物利用式二氧化碳生产系统,它包括脱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烃装置包括罐体、内管、隔板、滤板和催化剂填料,所述罐体底部焊接有进气管,顶部焊接有出气管,所述罐体内中部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竖直插入有一根内管,所述内管顶部密封,所述内管位于隔板上方的部分其侧壁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罐体内且位于内管上方的位置焊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与隔板之间的位置上填充有颗粒状的催化剂填料,所述内管下部外周套设有钢箍,所述钢箍外周通过支架与罐体侧壁焊接,所述内管内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热棒。石化尾气从进气管进入罐体,由于罐体下部空间较大,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另外通过钢箍加固了内管下端,不容易发生晃动,尾气进入内管进行加热,然后进入催化剂填料区域被催化,最终从出气管排出,虽然这个反应生成了水,但是由于罐体内的温度较高,水分通常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并不会造成冷凝水。
具体的,所述罐体侧壁且位于隔板下方的位置上插入有一根泄气管,所述泄气管末端安装有安全阀。当罐体内部气压过大时,可通过泄气排掉一部分石化尾气。
具体的,所述内管侧壁以及罐体侧壁在位于隔板下方的位置上均开设有一走线孔,所述电热棒的电源线从走线孔向外穿出,所述电源线连接有插头,插头可连接市电,为电热棒供能。
具体的,所述滤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排气。
具体的,所述催化剂填料的材质为CC-20二氧化碳脱烃催化剂,其形状为球状或者近似球状的小颗粒,颗粒与颗粒之间间隙便于通气,无需另外设置通气结构,直接将填料填充到罐体内合适的位置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名华粤华源气体有限公司,未经茂名华粤华源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20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