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19515.8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寿皓;刘哲;胡法岩;韦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间隙 损耗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层及护套层;所述绝缘层包绕在所述内导体的外表面;所述外导体层包绕在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所述护套层包绕在所述外导体层的外表面;所述的绝缘层的截面由多股扇形组成,所述多股扇形将所述绝缘层的截面拼合成整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缆无法兼顾更低损耗和更高机械强度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整机系统要求射频传输元件的信息传输速率和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要求线缆的传输损耗更低,机械强度更高以及线径更小。典型的聚四氟乙烯绝缘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外导体和护套组成。传统的绕包绝缘采用低密度聚四氟乙烯带绕包,传统的推挤绝缘采用实芯或纵孔式藕芯聚四氟乙烯绝缘;前者生产效率极低,机械强度差;后者的绝缘介电常数大,即使是纵孔式藕芯结构,其空隙度仅为30-45%左右,满足不了更低损耗和更高机械强度的线缆要求。
因此,现有绝缘电缆无法兼顾更低损耗和更高机械强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缆无法兼顾更低损耗和更高机械强度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层及护套层;
所述绝缘层包绕在所述内导体的外表面;
所述外导体层包绕在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
所述护套层包绕在所述外导体层的外表面;
所述绝缘层的截面由多股扇形组成,所述多股扇形将所述绝缘层的截面拼合成整圆。
优选的,所述内导体为单根金属线或单根金属绞线。
优选的,所述内导体为镀银铜线、镀银铜包钢线、镀银铜包铝线、镀镍铜线、镀银绞线或镀银铜包钢绞线。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等效介电常数为1.40~1.65。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聚四氟乙烯制得的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外导体层为单层外导体、双层外导体或者三层外导体。
优选的,所述单层外导体为圆软金属丝编织结构。
优选的,所述双层外导体为金属扁带结构和圆软金属线编织;
所述金属扁带结构为金属扁带纵包或金属扁带编织。
优选的,所述三层导体的内层为金属扁带纵包或者金属扁带编织,第二层为金属箔纵包搭接,第三层为编织圆软金属线。
优选的,所述护套层为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其中绝缘层中的扇形形状的绝缘通道对电缆结构形状起到加固稳定作用,扇形通道结构保证了电缆绝缘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在电缆机械抗压或弯曲时不会发生内导体与绝缘的相对位移和变形,从而保证了电缆的电气性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气间隙低损耗电缆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95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泵工件传输矫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控制柜的双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