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7793.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0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珊珊;潘国军;连加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24 | 分类号: | F16L55/24;F16K31/06;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气 浮渣 泡沫 去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真空泵的转速,容易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包括真空发生装置、补液装置和分离储液罐;补液装置包括支管一、补偿稳压罐、阀体和磁力驱动阀;阀体开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容腔组;容腔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容腔一、容腔二、容腔三、容腔四、容腔五、阀杆滑道一、阀杆滑道二、压力通道二和补液口。本实用新型不采用任何电器元件,在负压下降时就能自动喷射补液,避免螺旋叶片在没有介质时工作发热,从而导致损坏;而且在浮渣泡沫与螺旋叶片接触之前,先用过滤填料过滤掉腐蚀性成分,并通过保温介质进行加热,避免具有腐蚀性以及粘性的气泡与螺旋叶片接触,导致螺旋叶片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石化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废水表面通常漂浮着一些浮渣,这些浮渣为油性、腐蚀性介质,并具有粘性,冷却后会固化并形成表面气泡,气泡中气体占98%-99%。目前去除这些气泡都是用真空泵,然而气泡具有腐蚀性以及粘性,进入真空泵极易导致真空泵损坏;气泡的存在使得真空泵中介质不稳定,没有润滑介质时发热很厉害,真空度很难建立起来,负压也很难控制。另外,现有都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真空泵的转速,真空度下降就通过提高真空泵的转速或者向真空泵内加液体,从而提高真空度;但是由于真空泵内环境具有腐蚀性强和湿度大的特点,传感器等电器元件的灵敏度会受影响。因此,研发一种不采用任何电器元件、负压下降时就能自动加水的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气控浮渣泡沫去除负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真空发生装置(1)、补液装置(2)、分离储液罐(3)、输液管(4)、排液管(5)和真空抽头(6)。
所述的真空发生装置(1)包括壳体(1-1)、上隔板(1-2)、中间隔板(1-3)、下隔板(1-4)、保温介质管道(1-5)、过滤罐(1-6)、过滤填料(1-7)、叶片外罩(1-8)、电机安装座(1-9)、电机(1-10)、叶片安装轴(1-11)、螺旋叶片(1-12)、导叶轮 (1-13)、保温介质输出管道(1-14)、输液管道(1-15)、真空管道(1-16)、保温介质输入管道(1-17)和密封盖(1-18);所述的壳体(1-1)内焊接有由上往下间距设置的上隔板(1-2)、中间隔板(1-3)和下隔板(1-4),壳体(1-1)的内腔被上隔板 (1-2)、中间隔板(1-3)和下隔板(1-4)分隔成由上往下保温介质输出腔、输液腔、真空发生腔和保温介质输入腔;四根保温介质管道(1-5)沿周向均布;保温介质管道(1-5)穿过上隔板(1-2)、中间隔板(1-3)和下隔板(1-4)设置,且保温介质管道(1-5)外壁与上隔板(1-2)、中间隔板(1-3)和下隔板(1-4)均焊接;保温介质管道(1-5)的顶端与保温介质输出腔连通,底端与保温介质输入腔连通;所述的中间隔板(1-3)开设有三个过滤罐安装孔,每个过滤罐安装孔处设置一个过滤罐(1-6);过滤罐(1-6)穿过过滤罐安装孔;过滤罐(1-6)顶部一体成型的支撑环支撑在中间隔板(1-3)上,并与中间隔板(1-3)通过螺栓固定;过滤罐(1-6) 顶部的支撑环与中间隔板(1-3)之间设有密封垫;过滤罐(1-6)开设有过滤孔;过滤罐(1-6)内放置有过滤填料(1-7);所述的叶片外罩(1-8)穿过壳体(1-1)的顶板、上隔板(1-2)以及中间隔板(1-3)设置,且叶片外罩(1-8)与壳体(1-1)的顶板、上隔板(1-2)以及中间隔板(1-3)均焊接;电机安装座(1-9)置于壳体(1-1)外,并与叶片外罩(1-8)通过螺栓固定;电机安装座(1-9)与叶片外罩(1-8)之间设置密封垫;电机(1-10)的座体固定在电机安装座(1-9)上;电机(1-10)的输出轴与叶片安装轴(1-11)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的叶片安装轴(1-11)设置在叶片外罩 (1-8)内,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电机安装座(1-9)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1-1)上;电机安装座(1-9)与叶片安装轴(1-11)之间设置有动密封环;螺旋叶片(1-12)固定在叶片安装轴(1-11)上;螺旋叶片(1-12)的入流端端面固定有导叶轮(1-13);导叶轮(1-13)上焊接有沿周向均布的六片导叶;保温介质输出腔与保温介质输出管道(1-14)连通,输液腔与输液管道(1-15)一端连通,真空发生腔与真空管道(1-16)一端连通,保温介质输入腔与保温介质输入管道 (1-17)连通;壳体(1-1)的顶板上位于每个过滤罐安装孔正上方均开设一个操作口;每个操作口上方通过螺栓固定一个密封盖(1-18),且操作口与密封盖之间设置密封垫。排液管(5)穿过壳体(1-1)和叶片外罩(1-8),且排液管(5)一端与叶片外罩(1-8)内腔连通;输液管(4)一端与输液管道(1-15)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真空抽头(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7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可循环使用的保温材料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教育宣传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