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催化剂颗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3123.0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4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生波;陆雪峰;董春明;张国甲;张全国;赵檀;张文成;郭金涛;王刚;刘彦峰;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5/02 | 分类号: | B01J35/02;B01J35/10;B01J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颗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催化剂颗粒结构,在催化剂内有贯通的孔道结构和微孔道相连通,所述贯通的孔道之间彼此平行,贯通的孔道由1个大通孔和若干个小通孔构成,形状优选圆形或多边形。其中,在催化剂侧壁和小通孔之间有微孔道相连通,在催小通孔和大通孔之间有微孔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这些设计都有利于催化剂吸附能力、活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发挥,适用于作为汽油煤油、柴油、常压蜡油、减压蜡油及渣油的催化剂或保护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化工领域所用催化剂或保护型催化剂,适用于作为轻质馏分油和重质馏分油的催化剂或保护型催化剂,尤其适用于作为汽油、煤油、柴油、常压蜡油、减压蜡油及渣油的催化剂或保护型催化剂。
背景技术
催化剂在催化领域起着核心重要作用,通常催化剂都具有一定的形貌,一种催化剂在工业中随着使用目的不同,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强度、压降、传质、流体分布等方面的有着不同要求,研究表明催化剂制成不同的外观形貌都会影响催化剂在工业方面的使用性能。
传统催化剂的外观形貌有圆柱形、拉西环形、七孔球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车轮形、齿轮形,其中圆柱形在石油化工领域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形状。
中国专利ZL201520459331.1公开一种圆柱形催化剂,其技术特征在于催化剂的两个端面和侧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道结构,该专利虽然考虑到尽量增加油品与催化剂接触的外表面,以提高催化剂的吸附容杂质能力和催化能力,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孔道的贯通性,这就会使使得油品进入催化颗粒内部的扩散过程受到限制,限制了催化剂活性或者容杂能力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比表面积大、孔容积高、孔结构贯通性好的催化剂颗粒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工业中对催化剂大比表面积、高孔容积的使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剂颗粒结构,整体呈圆柱形或多边形,在催化剂内有贯通的孔道结构和微孔道相连通,所述贯通的孔道之间彼此平行,催化剂的径向横截面外接圆直径Φ与催化剂的长度L之为1:5~5:1。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贯通的孔道在催化剂内部的数量不小于3个。
于一实施例中,贯通的孔道由1个大通孔1和若干个小通孔2构成。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大通孔的外接圆直径D与催化剂的径向横截面直径Φ之比为1:3~1:6。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小通孔的外接圆直径d与大通孔的外接圆直径D之比为1:1.5~1:5。
于一实施例中,贯通的孔道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于一实施例中,在催化剂侧壁和小通孔之间有微孔道3相连通。
于一实施例中,在小通孔和大通孔之间有微孔道3相连通。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小通孔的外接圆直径至少为1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外比表面积大,孔容积高、催化剂孔道结构间贯通、容杂能力强,并能促进液体均匀分布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催化剂颗粒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催化剂颗粒径向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催化剂颗粒内孔道分布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大通孔;
2-小通孔;
3-微孔道;
Φ-催化剂的径向横截面直径;
L-催化剂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3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