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1045.2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添;葛建东;石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出杆 模套板 导体 支撑钢板 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 顶出 受力 电缆 夹具 电子试验机 电缆检测 电线电缆 顶出装置 绝缘护套 内部芯体 平行固定 大护套 杆连接 上端 下端 下压 圆孔 制取 下行 检测 外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包括:连接件、顶出杆、多孔径模套板、支撑钢板和受力基座,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电子试验机的下行夹具或下压试杆连接,下端与顶出杆连接,所述支撑钢板有两块、平行固定在所述受力基座上,所述多孔径模套板固定在所述支撑钢板上,使用时,将所述顶出杆对位于所述多孔径模套板上的圆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连接件、顶出杆、多孔径模套板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能够快速、稳定地将电缆内的导体顶出,可实现快速、稳定地将电线电缆内的导体顶出,从而可以便捷地制取电缆外部大护套或内部芯体绝缘护套的检测用样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用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通常要使用到大规格电线电缆,而大规格电线电缆的外部大护套、内部芯体的绝缘护套的质量好坏关系着电力使用的安全性,而两者的厚度作为关键性指标由国家标准强制限定最小平均值和最薄点值。但是由于大规格电缆横截面较大,无法整圈、一次性、均匀地切下,切片制样比较困难,所以一直没有好的方法来制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能够可靠地将电缆内导体顶出,从而可以便捷地制取电缆外部大护套或内部芯体绝缘护套的检测用样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包括:连接件、顶出杆、多孔径模套板、支撑钢板和受力基座,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电子试验机的下行夹具或下压试杆连接,下端与顶出杆连接,所述支撑钢板有两块、平行固定在所述受力基座上,所述多孔径模套板固定在所述支撑钢板上,使用时,将所述顶出杆对位于所述多孔径模套板上的圆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一体加工有销轴,通过所述销轴与电子试验机的下行夹具或下压试杆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出杆可拆地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杆包括:顶出杆本体和一体加工在所述顶出杆本体上端的固定头,所述固定头的侧壁上一体加工有向内凹进的限位圆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头伸入在所述安装孔内,定位螺钉穿过位于连接件下端侧壁上的定位孔,将其螺杆末端顶入在所述限位圆槽内将所述固定头紧固在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杆的本体为圆柱形不锈钢棒,其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多孔径模套板上的圆孔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连接件、顶出杆、多孔径模套板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连接件将与电子试验机与顶出杆连接,多孔多孔径模套板上的圆孔可与多规格型号的电缆相匹配,通过电子试验机下压顶出杆进而将放置在圆孔上的电缆内的导体顶出,可实现快速、稳定地将电线电缆内的导体顶出,从而可以便捷地制取电缆外部大护套或内部芯体绝缘护套的检测用样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检测用导体顶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件与顶出杆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连接件,11、销轴,12、安装孔,13、定位孔,2、顶出杆,21、顶出杆本体,22、固定头,221、限位圆槽,3、多孔径模套板,31、圆孔,4、支撑钢板,5、受力基座,6、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未经常熟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1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