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5413.7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7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洲元;周志华;赵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E21C41/16 |
代理公司: | 43108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盘 矿体 隔板 下底板 螺栓 上表面 立柱 内置 本实用新型 教学模具 上盘围岩 箱体结构 弹簧 围帘 围岩 便于携带 箱体机构 体积小 布设 铰接 上套 一体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布设的下盘围岩、矿体和上盘围岩,所述下盘围岩包括下底板、立柱、内置螺栓、弹簧、下盘隔板及下盘围帘,下底板上表面设置立柱,下盘围帘与立柱、下底板构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顶部设有下盘隔板,下盘隔板一端铰接在箱体机构一侧,所述下底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内置螺栓,内置螺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下盘隔板上表面设有矿体,矿体上方设有上盘围岩。本实用新型的教学模具可以模拟不同赋存条件的矿体:不同的矿体厚度和倾角,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工程教学器材和教学形式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教学物理模型。从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物理模型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两个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和本世纪初到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物理模型体积偏大,而且一般只能显示某一采矿状态;而现在的物理模型体积有超大发展的趋势,结合声光电等技术,可以展示某一采矿过程。对比可知,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物理模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物理模型不利于搬进课堂,无法做到课堂教学和模型教学有机结合,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建立采矿工程空间概念及采矿过程的连续性;现在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物理模型能够展示某一采矿过程,但同样不利于搬上讲台,也无法做到课堂教学和模型教学有机结合,不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建立采矿工程空间概念。同时由于一种采矿工程教学模型往往只能展示某一矿体赋存条件下的工作状态或过程,没有将矿体赋存条件的改变和采矿方法的变化统一起来,只能给学生一种僵化的印象——某种赋存条件的矿体只能使用某种方法开采,而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的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布设的下盘围岩、矿体和上盘围岩,所述下盘围岩包括下底板、立柱、内置螺栓、弹簧、下盘隔板及下盘围帘,所述下底板上表面四个角各设置一根立柱,下盘围帘环绕四根立柱分布且与立柱、下底板构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顶部开口处设有下盘隔板,下盘隔板一端铰接在箱体机构一侧,且下盘隔板可绕铰接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覆盖或打开箱体结构的顶部开口,所述下底板上表面中部设有若干内置螺栓,内置螺栓上套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调节内置螺栓,从而调节下底板和下盘隔板的夹角;所述下盘隔板上表面设有矿体,矿体上方设有上盘围岩。
上述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所述矿体为由同一规格的若干三棱柱模块构成的方形整体,两个三棱柱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方形单元块,若干个方形单元块叠加在一起构成所述方形整体,所述三棱柱模块横截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
上述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所述上盘围岩包括上底板、上盘隔板、上盘围帘,所述上底板、上盘隔板平行设置,上底板、上盘隔板之间设有上盘围帘,上底板、上盘隔板、上盘围帘共同构成一个方形结构。
上述多开采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具,所述下底板和下盘隔板的夹角的调节范围为0-45°,教学模具平放时,矿体调节角度为0-45°,教学模具竖放时,矿体调节角度为45-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不同赋存条件的矿体:不同的矿体厚度和倾角。同时通过开挖过程可以展示空场采矿法中每一种具体方法的施工工艺。本实用新型中的多采矿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具还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多采矿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具的水平摆放外观示意图。
图2为多采矿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具中下盘围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采矿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具的竖立摆放外观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5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梯培训考试用的电梯结构
- 下一篇:一种VR消防逃生体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