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3542.2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魏笑晗;魏献通;石云志;魏巍;闫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森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9/32;F16F9/36;H01H3/60 |
代理公司: | 41125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萍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组件 隔板 阻尼孔 本实用新型 机油 连通 室内 双向缓冲器 残余能量 弹簧机构 互为备用 活塞受力 使用寿命 上活塞 上油室 下油室 软着陆 两组 腔室 上油 受力 释放 制作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缓冲器,包括上缓冲组件、下缓冲组件和隔板,上缓冲组件安装在隔板的上部,下缓冲组件安装在隔板的下部,且上缓冲组件和下缓冲组件通过隔板上的阻尼孔连通。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两组缓冲组件,并通过隔板上的阻尼孔将两个缓冲组件连通,实现相互配合作用,当上活塞受力,上油室内机油通过阻尼孔进入下油室,当下活塞受力,下油室内的机油通过阻尼孔进入上油室,两个腔室互为备用,能将弹簧机构的残余能量进行释放,使其软着陆,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缓冲器。
背景技术
弹簧机构是开关的“快速操动”装置,其功能为电机带动弹簧“储能--释放”驱动开关动作。在动作完成后弹簧仍具备很大的残余能量,如果不能将其妥善释放,将会对机构或开关造成危害。缓冲装置即是用于吸收弹簧残余能量的专用装置。但是行业内使用的缓冲器结构多样,但都是单项功能,造成机构结构不紧凑,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实现双向缓冲且体积小的双向缓冲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缓冲器,包括上缓冲组件、下缓冲组件和隔板,上缓冲组件安装在隔板的上部,下缓冲组件安装在隔板的下部,且上缓冲组件和下缓冲组件通过隔板上的阻尼孔连通。
所述上缓冲组件,包括上缸体、上活塞和上油室,上缸体固定在隔板上部,上活塞滑动设在上缸体内且上活塞的上端露出上缸体,上活塞下端与上缸体和隔板上端面形成上油室,上油室与阻尼孔相通,上油室内的机油受到力后会通过阻尼孔进入下油室内,实现软着陆。
为了确保使用效果和提高密封性能,上活塞与上缸体接触处、上缸体与隔板接触处均设有密封圈。
所述下缓冲组件,包括下缸体、下活塞和下油室,下缸体固定在隔板下部,下活塞滑动设在下缸体内且下活塞的下端露出下缸体,下活塞上端与下缸体和隔板下端面形成下油室,下油室与阻尼孔相通,当下活塞受力时,下油室内的机油会通过阻尼孔进入上油室内,实现软着陆。
同样,为了确保使用效果和提高密封性能,下活塞与下缸体接触处、下缸体与隔板接触处均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设置上下两组缓冲组件,并通过隔板上的阻尼孔将两个缓冲组件连通,实现相互配合作用,当上活塞受力,上油室内机油通过阻尼孔进入下油室,当下活塞受力,下油室内的机油通过阻尼孔进入上油室,两个腔室互为备用,能将弹簧机构的残余能量进行释放,使其软着陆,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向缓冲器,包括上缓冲组件1、下缓冲组件2和隔板3,上缓冲组件1安装在隔板3的上部,下缓冲组件2安装在隔板3的下部,且上缓冲组件1和下缓冲组件2通过隔板3上的阻尼孔3-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森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森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3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DC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底部手动可调阻尼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