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电膜恒流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1903.X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5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易修强;崔宇浩;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吴芳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膜 恒流模块 电阻 恒压源模块 采样电压 三极管 卷曲 恒流充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 恒流输出端 运算放大器 母线电压 导电层 恒流 放大器 三极管控制 电阻两端 实时调节 一端连接 接地 和运算 开度 漏极 源极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膜恒流充电电路,包括恒压源模块、恒流模块、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恒压源模块向恒流模块提供稳定的母线电压;恒流模块的恒流输出端与卷曲的静电膜连接,导电层接地;恒流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运算放大器,恒压源模块的母线电压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恒流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输入第一电阻两端的采样电压,并通过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控制第一MOS管的栅极。本实用新型利用运算放大器根据采样电压实时调节第一MOS管的开度,使得采样电压保持稳定而流经第一电阻的电流为恒流,实现对卷曲的静电膜恒流输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膜驱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膜恒流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62400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由一种新型材料合成的静电薄膜,如图3所示,主要由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电介质层82、透明导电层83构成,所述透明导电层83贴附在玻璃层84上,其工作原理为:当接入电源85时,所述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上和透明导电层83上分别充上正负电子,使得所述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在静电力作用下克服自身卷曲力而展开(图3中向左方向展开),展开状态的导电薄膜81与透明导电层83相对设置,等效为电容器。
现有技术中,采用恒压源对所述导电薄膜和透明导电层83进行供电,参见图4,其中SW1为电子控制开关,其由单片机控制闭合或断开动作,这种充电方式造成如下缺陷:对静电薄膜使用电阻限流充电,但是这种电路充电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膜恒流充电电路,加快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膜恒流充电电路,包括恒压源模块、恒流模块、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所述恒压源模块向所述恒流模块提供稳定的母线电压;
所述恒压源模块的母线电压端与所述恒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模块的恒流输出端与所述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中的一个连接,所述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接地,所述导电层与展开状态下的卷曲的静电膜相对设置;
所述恒流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运算放大器,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恒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与第一电阻之间的电压采样点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参考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所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正电压,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负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为双电源运放。
进一步地,所述恒压源模块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光伏电源或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恒压源模块还包括升压芯片和升压电路,所述升压芯片控制升压电路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二MOS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分别与电源和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升压芯片连接;
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分别与母线电压端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串联,且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设有反馈端,所述反馈端与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1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电膜双向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