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9370.1 | 申请日: | 201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7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茜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B11/22 |
代理公司: | 44405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柱 控制箱 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新型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 顶端外表面 蜂鸣器 工作台 焊接 控制台 蓄电池 前端外表面 安装支撑 变形弯曲 固定底柱 活动安装 内壁接触 铜线 弯曲力 检测 柜门 合页 下压 压柱 通电 支撑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柜门,且控制箱的顶端外表面焊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端外表面靠近一侧位置焊接有控制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通过在固定底柱的两侧分别安装支撑台,能够将需要检测模板放置到支撑台上,之后再通过压柱下压,能够检测出模板在弯曲力下硬度的情况,提高现有抗压强度装置的功能性,当引导柱发生变形弯曲时,铜线与引导柱的内壁接触,蓄电池对蜂鸣器通电,蜂鸣器发出声音进行提醒,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引导柱是否发生弯曲,避免已经弯曲的引导柱仍持续使用,从而给使用带来一定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的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1)、只能对建筑模板的表面进行抗压检测,不能对建筑模板受到弯曲力时的状态进行检测,需要使用其他装置对建筑模板的弯曲力进行检测,使得抗压强度检测装置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抗压强度检测装置使用时,常常需要活动架在引导柱的表面进行上下来回移动,由于对建筑模板加压时,通过引导柱与活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建筑模板进行施压,所以常常会在引导柱表面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得引导柱长时间使用后而发生形变,当引导柱发生形变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在对建筑模板进行施压时,会出现偏移,既影响建筑模板的检查,同时还影响使用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建筑模板抗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柜门,且控制箱的顶端外表面焊接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端外表面靠近一侧位置焊接有控制台,所述控制箱的顶端外表面远离控制台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底柱,所述控制箱的顶端外表面靠近固定底柱的两侧位置均焊接有两个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外表面靠近顶端位置活动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表面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的内表面通过内外螺纹活动安装有伸缩柱,且伸缩柱的顶端外表面焊接有支撑台。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顶端外表面靠近固定底柱的两侧位置均焊接有引导柱,且引导柱的顶端外表面中心处通过内外螺纹固定安装有橡胶盖,所述橡胶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与蜂鸣器,所述引导柱的内部开设有导通槽,所述橡胶盖的底端外表面中心处靠近导通槽的位置粘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内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铜线。
优选的,两个所述引导柱之间活动安装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内部分别靠近两侧引导柱的位置均开设有引导槽,所述活动架的底端外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压柱,所述活动架的底端外表面靠近压柱的一侧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仪。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散热板的外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台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多个开关按钮与仪表盘,仪表盘位于开关按钮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靠近蜂鸣器的位置设有正极柱与负极柱,且蜂鸣器靠近蓄电池的位置设有正极引脚与负极引脚,正极引脚与正极柱之间设有导线,负极柱与铜线之间焊接,负极引脚插入到引导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压柱的内部靠近底端位置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茜,未经王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9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零部件强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材料应变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