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6886.0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8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华;宋叶青;唐安石;孔增增;龚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交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3F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变形 柔性 结构 | ||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该柔性管涵结构包括管涵。所述管涵的两端分别为承口部和插口部。所述管涵承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承口部端面在环形凹槽外围设置有斜切角。所述管涵插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插口部端面在环形凸缘外围设置有斜切角。所述环形凸缘可以嵌入相邻管涵的承口部的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凸缘和环形凹槽的间隙中布置有止水橡胶垫块。该柔性管涵结构易于实施,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可减小管涵互相挤压产生的破坏,适应大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
背景技术
管涵广泛地应用于市政、桥涵、公路、铁路工程中。随着管涵运营年限的增加,在环境和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管涵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开裂、沉降、变形等问题。当地基出现不均匀变形时,往往会发生管节脱落、错牙、管节漏水等问题,影响管涵的正常使用和长期性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包括管涵。所述管涵的两端分别为承口部和插口部。所述管涵承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承口部端面在环形凹槽外围设置有斜切角。所述管涵插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插口部端面在环形凸缘外围设置有斜切角。所述环形凸缘可以嵌入相邻管涵的承口部的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凸缘和环形凹槽的间隙中布置有止水橡胶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1.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可减小管涵互相挤压产生的破坏,适应大变形;
3.密封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管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口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接口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管涵1、斜切角3、止水橡胶垫块4、环形凹槽5、环形凸缘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柔性管涵结构,包括管涵1。所述管涵1的两端分别为承口部和插口部。参见图2,所述管涵1承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承口部端面在环形凹槽5外围设置有斜切角3。所述管涵1插口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6。所述插口部端面在环形凸缘6外围设置有斜切角3。参见图3,所述环形凸缘6可以嵌入相邻管涵1的承口部的环形凹槽5中。所述环形凸缘6和环形凹槽5的间隙中布置有止水橡胶垫块4。止水橡胶垫块4同时还能起到减小两侧管涵1互相挤压而产生的破坏的作用。斜切角3可以使管涵产生一定的转角,适应大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交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交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6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