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84299.8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毅;曾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44382 惠州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瑾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处理 回收管道 废水 废渣处理装置 膜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 废渣收集 喷淋水箱 喷淋装置 气浮装置 喷淋室 回用 螺机 废渣 连通 回用系统 喷漆废水 依次连接 依次设置 配药池 塔连接 喷淋 残留 水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配药池、喷淋水箱、喷淋装置、以及废渣处理装置;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室、第二喷淋室、以及回收处理室,所述回收处理室包括用于分离废渣的气浮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浮装置上的膜生物反应器、以及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连接的第一回收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喷淋水箱连通;所述废渣处理装置包括与回收处理室连接的废渣收集塔、与所述废渣收集塔连接的叠螺机、以及与所述叠螺机连接的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回收处理室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回用的方式,对喷淋废水以及废渣内残留的废水分别进行回用,并根据两种废水的水质情况分别处理,从而提高废水的回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车间喷漆废气处理工艺离不开多级水喷淋,但在通过喷淋塔净化喷漆废气的同时会产生浓度逐渐升高的喷淋水,喷淋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水质不均匀、且污染物浓度高,一般情况下喷淋废水只能委托第三方处理,不但工序繁琐,而且增加喷漆废气处理系统的运营成本,所以需要对喷淋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回用与喷淋塔。
现有的喷漆废水回用技术通常采用单级回用,即将高浓度的喷淋水过滤净化后直接再次喷淋,然而在废水处理产生的废渣内仍会残留大量废水,这部分的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回用,导致这种方式的废水回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其采用多级回用的方式,对喷淋废水以及废渣内残留的废水分别进行回用,并根据两种废水的水质情况分别处理,从而提高废水的回用率。
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配药池、喷淋水箱、喷淋装置、以及废渣处理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室、第二喷淋室、以及回收处理室,所述回收处理室包括用于分离废渣的气浮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浮装置上的膜生物反应器、以及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连接的第一回收管道,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与所述喷淋水箱连通;所述废渣处理装置包括与回收处理室连接的废渣收集塔、与所述废渣收集塔连接的叠螺机、以及与所述叠螺机连接的第二回收管道,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与回收处理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上设有过滤箱。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内设有有粗砂网、细砂网、过滤布、以及陶瓷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室与第二喷淋室之间设有第一水幕帘,所述第二喷淋室与回收处理室之间设有第二水幕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幕帘和第二水幕帘的基材为纳米打孔的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室内设有用于初步分离废渣的第二气浮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一回收泵,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上设有第二回收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回收处理室,对喷漆废水进行处理回用,可减少污染,提高效益。通过设置废渣处理装置,对残留在废渣内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回用,实现了多级回用,提高了废水的回用率。根据不同环节废水的水质,设置第一回收管道和第二回收管道,第二回收管道与回收处理室连通,废水经过滤箱过滤后进入回收处理室再处理,从而保证了回用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漆废水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保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4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