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印字的耐擦拭程度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2429.6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1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方伟;谷庆生;童天明;吴云;居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02;G01N19/04 |
代理公司: | 11489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棚滔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擦拭 毛毡 检测组件 横向气缸 纵向气缸 转动轮 检测 电机 检验装置 上料组件 检测台 输出端 印字 电缆 本实用新型 电缆检测 检测结果 检测装置 设备领域 中轴位置 输出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印字的耐擦拭程度检验装置,一种电缆印字的耐擦拭程度检验装置,包括检测台和上料组件,上料组件设置在检测台旁侧,检测台上设置有第一擦拭检测组件和第二擦拭检测组件,第一擦拭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转动轮和第一毛毡,第一电机设置在检测台上,转动轮的中轴位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毛毡设置在转动轮的边缘,第二擦拭检测组件包括纵向气缸、横向气缸和第二毛毡,纵向气缸设置在检测台上,横向气缸设置在纵向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二毛毡设置在横向气缸的输出端上。本检测装置具有不同的擦拭动作,可以进行多方位的检测,能够达到全面的检测效果,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印字的耐擦拭程度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线缆产品用材料按其使用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填充材料、屏蔽材料、护层材料等。
对于不同的电线电缆有着不同的命名规则,以标识出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电线电缆,便于识别、分类、运输、使用等。电线电缆的完整命名通常较为复杂,所以人们有时用一个简单的名称(通常是一个类别的名称)结合型号规格来代替完整的名称。
如“低压电缆”代表0.6/1kV级的所有塑料绝缘类电力电缆。电线电缆的型谱较为完善,可以说,只要写出电线电缆的标准型号规格,就能明确具体的产品。
电线电缆产品的命名一般会包括:产品应用场合或大小类名称;产品结构材料或型式;产品的重要特征或附加特征;或者按照产品结构描述按从内到外的原则:导体——绝缘——内护层——外护层——铠装型式。
在不会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有些结构描述省写或简写,如: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材料和结构特点。如用Z代表纸(zhi);L代表铝(lv);Q代表铅(qian);F代表分相(fen);ZR代表阻燃(zuran);NH代表耐火(naihuo)。
电缆产品还有用型号、额定电压和规格表示的,其方法是在型号后再加上说明额定电压、芯数和标称截面积。
这些电缆产品信息通常会通过电缆印字技术,印在电缆的外套外表面,以便于查看。然而在产品生产使用中,对于电缆表面字迹的清晰度、附着性和牢固性,行业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电缆印字的质量不达标,不具有足够的耐擦拭性,会导致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印字的模糊或脱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影响正常使用,带来经济损失。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694611U公开的一种智慧能源电缆印字耐擦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和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电缆夹具和擦拭组件;所述工作台的中部设置电缆槽;所述电缆夹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电缆槽的两端,用于固定待试验电缆;所述擦拭组件可沿包括金属块和固定在金属块底部的毛毡。
上述装置在测试电缆表面印字的时候,上料与测试均需要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不足,会消耗人力资源,且测试效率较低,增加了成本,而且测试方法单一,不能达到很好的测试效果,不能满足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的测试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改良出新型装置,以满足电缆印字耐擦拭度的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印字的耐擦拭程度检验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2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粒磨损试验装置
- 下一篇:碳纤维起毛吸附装置、碳纤维耐磨性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