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3896.2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8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江荣方;刘桂林;吴刚;赵建;詹水华;鞠贵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32309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附冷凝器 吸附单元 本实用新型 喷淋吸收塔 底部入口 苯系物 吸附柱 真空泵 尾气处理系统 再生 达标排放 管道连接 喷淋吸收 塔顶出口 运行费用 冷却器 喷淋液 吸附塔 吸收液 冷凝 喷淋 脱附 吸附 回收率 冷却 尾气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吸收塔、吸附单元、吸附柱再生真空泵和脱附冷凝器,所述喷淋吸附塔内的喷淋液通过吸收液冷却器冷却,所述喷淋吸收塔塔顶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附单元底部入口,所述吸附单元底部入口与脱附冷凝器连接,所述吸附柱再生真空泵设置在脱附冷凝器与吸附单元之间或脱附冷凝器之后。本实用新型利用低温喷淋吸收+吸附+真空脱附冷凝的方式实现苯系物回收率高达98%以上,且尾气达标排放,投资与运行费用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属环保VOC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苯系物尾气是各种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其中苯系物指的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等,该废气毒性大,长期接触后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到体内,将引起肝的损伤、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的损害,晚期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展成白血病。特别是苯的毒害更大,苯在人体内代谢缓慢,易累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提高,苯系物达标排放成了一个日渐紧迫的难题。
目前,苯系物尾气的治理通常是燃烧法,催化氧化法,吸附法以及深冷+吸附。燃烧法一方面需要天然气助燃,会消耗较大的天然气,另一方面苯系物属于易燃易爆化学物质,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催化氧化法目前温度在150-350℃,同样存在安全风险,而且高浓度的苯系物尾气难以通过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苯系物氧化后变成二氧化碳也是对苯系物的巨大浪费。吸附法是较常用的方法,单纯的吸附存在以下缺点:1、尾气难以达标;2、所需的吸附剂量很大,而且对吸附剂要求很高,吸附量过大导致放出的热量难以及时移除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3、尾气中的苯乙烯被吸附后存在聚合而堵塞吸附柱的风险。深冷+吸附的方法解决了吸附量过大的问题,同时使吸附剂量大大减少,但是深冷能耗较大,而且苯在5.5℃下会凝固,苯乙烯与二甲苯也会在深冷状态凝固,有堵塞管道的风险。因此,安全、经济、可靠、稳定的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是目前非常重要且紧迫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利用低温喷淋吸收+吸附+真空脱附冷凝的方式实现苯系物回收率高达98%以上,且尾气达标排放,投资与运行费用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苯系物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喷淋吸收塔、吸附单元、吸附柱再生真空泵和脱附冷凝器,所述喷淋吸附塔内的喷淋液通过吸收液冷却器冷却,所述喷淋吸收塔塔顶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附单元底部入口,所述吸附单元底部入口与脱附冷凝器连接,所述吸附柱再生真空泵设置在脱附冷凝器与吸附单元之间或脱附冷凝器之后。
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吸附柱。
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设有第一吸附柱和第二吸附柱,所述第一吸附柱和第二吸附柱并联设置,所述喷淋吸附塔内的喷淋液通过吸收液冷却器冷却,所述喷淋吸收塔塔顶出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吸附柱底部入口和第二吸附柱底部入口,所述第一吸附柱底部入口和第二吸附柱底部入口还分别与吸附柱再生真空泵连接,所述吸附柱再生真空泵与脱附冷凝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单元设有多层填料,从下到上依次是除水层、一级除有机物层和二级除有机物层,所述除水层填充吸水分子筛,所述一级除有机物层填充疏水硅胶和疏水沸石分子筛,所述二级除有机物层填充活性炭。
优选的,所述吸水分子筛、疏水硅胶和疏水沸石分子筛混合物、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2:10:2-3,其中疏水沸石分子筛和疏水硅胶的重量比为1: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回收尾气中98%以上的苯系物,同时使尾气达标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3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工业粉尘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减少蒽醌尾气固含量的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