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弹匣式边模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7788.4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4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武一苇;李维源;吕星明;钱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17/00;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预制构件 弹匣 式边模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弹匣式边模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架,在移动架上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内端与移动架固连,外端与通止规滑移连接,在支杆上设置的限位件与通止规之间套装有弹性件,使通止规可以沿支杆的端头滑移并通过弹性件复位,所述通止规的外端头的上端面为用于支撑边模的支撑面,外侧部为与边模相接触的斜面或斜曲面,所述移动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在边模堆放区域装多个边模入库,从而提高整个预制件制造的工艺节拍;机械手和本实用新型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准确高效的装模动作及卸模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用的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弹匣式边模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预制件的制造过程中,取放边模是一个重要的工艺步骤,当预制件的构造尺寸较大或者布料区域形状复杂时,取放边模的效率对整个预制件生产流程的工艺节拍有重要影响,研究高效率的变模取放机构和作业方式成为当下迫切的需要。
现有的取放变模是通过机械手单个抓取存放在一侧的变模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浪费行程,相应的也会降低作业效率。为了提高行程利用率,考虑设计一个随机械手动的小型边模库,在变模的集中堆放区域,机械手可以在一个行程内装多个边模入库,在布模区域,机械手可以在小范围内一次性放置多个变模,这样的工艺设计极大提高了行程利用率,提高了该工艺步骤的工艺效率。在本套小型边模库系统中,边模的出入库机构是该套系统的核心,因而设计一个高效的出入库机构成为实现本系统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弹匣式边模库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弹匣式边模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移动架,在移动架上从上至下间隔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内端与移动架固连,外端与通止规滑移连接,在支杆上设置的限位件与通止规之间套装有弹性件,使通止规可以沿支杆的端头滑移并通过弹性件复位,所述通止规的外端头的上端面为用于支撑边模的支撑面,外侧部为与边模相接触的斜面或斜曲面,所述移动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通止规支撑一边模,边模的下端安设在通止规的支撑面上,上端外缘与相邻的通止规的斜面或斜曲面相接触,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边模。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杆为直杆式结构,支杆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部、限位部、滑移部,所述连接部与移动架相连,弹性件套装在滑移部,弹性件的一端抵接限位部,另一端抵接通止规,所述滑移部与通止规滑移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移部上设置有台阶轴,与通止规内设置的台阶孔相配合,使通止规起始位置只能向支杆内端方向滑移。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通止规的斜曲面为由下端向外侧逐渐延伸至上端的斜曲面结构。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斜曲面与边模接触为线接触。
按上述技术方案,还配置有用于抓取边模的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在边模堆放区域装多个边模入库,大大提高了安装边模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预制件制造的工艺节拍;
2、机械手和本实用新型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准确高效的装模动作及卸模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杆与通止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7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边模库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金地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