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选择性吸附铅、铜离子的无纺布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50835.2 | 申请日: | 2019-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凯;姜旸;沈小军;席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35220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金芝 |
| 地址: | 314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纺布层 外边缘 本实用新型 内外表面 铜离子 贴合 通孔 铜离子印迹聚合物 贯通 选择性吸附 印迹聚合物 铅离子 无纺布 吸附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择性吸附铅、铜离子的无纺布,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的外边缘与第二无纺布层的外边缘贴合,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中间靠近第一无纺布层侧设有铅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所述的第二无纺布层的外边缘和第三无纺布层的外边缘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中间靠近第三无纺布层侧设有铜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三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且有选择性地吸附污水的铅、铜离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选择性吸附铅、铜离子的无纺布。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涨期,各项工业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明显,矿山冶炼、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电镀、皮革等工业中的许多生产过程中都产生重金属废水,尤其是铅离子污染更是危害之深。从湖南儿童血铅超标、陕西凤翔数百儿童铅超标等,重金属铅污染事件屡见不鲜。我国也针对重金属污染防护制定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是我国获得批准的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如何高效地治理与去除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是众所关心的问题。目前对含铅废水处理最常采用的有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法,但此两种方法存在着二次污染及费用较高的缺点,即要依赖于昂贵的处理设备,又对低浓度吸附效率不高,且没有选择性吸附的特点。
目前污水中的铅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较高,目前市面上的无纺布多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工业和包装等领域,由于目前的无纺布材质较为单一,在不同领域的用途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目前市场上没有能选择性吸附铅离子和铜离子的无纺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快速且有选择性吸附污水中铅、铜离子的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选择性吸附铅、铜离子的无纺布,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有第一无纺布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的外边缘与第二无纺布层的外边缘贴合,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中间靠近第一无纺布层侧设有铅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所述的第二无纺布层的外边缘和第三无纺布层的外边缘贴合,在第二无纺布层和第三无纺布层中间靠近第三无纺布层侧设有铜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
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三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第二通孔。
本方案的原理如下:将本方案的无纺布放置于污水中,能选择性地将污水中的含量高的有害的铜离子和铅离子吸附走,而不会将其它的离子吸附走。从而不会造成浪费。
进一步地,既为了能有效吸附,又为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和铜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不会流出,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均小于200微米。
进一步地,为了使吸附效果更好,所述的铅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涂设于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上,所述的铜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涂设于所述的第三无纺布层上。
进一步地,为了能使吸附效率更高,所述的第二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内外表面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为了能增加使用寿命,防止该无纺布开裂,所述的铅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与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或者第二无纺布层铜离子印迹聚合物涂层之间设有钢丝网层。
较之于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且有选择性地吸附污水的铅、铜离子。2、进一步改进后,结构稳定,聚合物不易流出。3、进一步改进后,使用寿命长,该无纺布不易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0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