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31786.8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3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任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彐琼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5/16;F04D29/58;F04D29/66;F04D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产生装置 柔性构件 出气口 顶座 底座 风扇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体内 风扇头 壳体 通孔 噪音和振动 气流抽吸 空气能 风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它包括基座和细长环形的风扇头,该风扇头包括:壳体、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位于壳体内的第一底座和第一顶座、位于壳体内的第二底座和第二顶座、位于壳体内的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分别位于第一气流产生装置与第一底座和第一顶座之间的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分别位于第二气流产生装置与第二底座和第二顶座之间的第三柔性构件和第四柔性构件,该壳体限定了通孔,来自风扇外界的空气能被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发出的气流抽吸通过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有噪音和振动小、风量大和外观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但并不排他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风扇,诸如塔式风扇,用来在房间、办公室或其他家用环境中产生空气循环和气流。
背景技术
风扇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有的风扇可以输出凉风或冷风,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凉爽的效果;有的风扇可以输出热风,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温暖的效果;有的风扇可以输出干净的空气流即过滤空气,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干净的空气。
2014年11月26日专利公开号为CN104165134A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310186724.5)公开了一种风扇,该种风扇包括:基部和安装在所述基部上的喷嘴,所述基座包括具有侧壁的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的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叶轮罩、位于叶轮罩内的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叶轮和驱动叶轮绕轴线旋转的电机,所述侧壁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入口,所述喷嘴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基座的气流的内部通道和嘴部,其中气流通过嘴部从风扇射出。该种结构的风扇,具有安全和外观较好的特点,但工作时,所输出的风量较小,而产生的噪音却较大。
本申请人于2019年2月17日提交了主题为风扇、专利申请号为201910118682.9的中国专利申请,该申请提供了—种噪音低、风量大和外观较好的风扇,该种风扇包括基座和风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头为细长环形的风扇头,所述风扇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分壳体和第二分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通孔;分别位于第一分壳体内和第二分壳体内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壳体上和第二分壳体上的多个第一进气口和多个第二进气口;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壳体上和第二分壳体上的多个第一出气口和多个第二出气口;分别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内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旋转工作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至少有部分第一出气口与所述通孔相邻,至少有部分第二出气口与所述通孔相邻;第一叶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来自风扇外界的空气能被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发出的气流抽吸通过所述通孔。该种风扇的叶轮和电机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较大,有待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种噪音和振动较小、风量较大和外观较好的风扇,以克服上述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风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头为细长环形的风扇头,所述风扇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分壳体和第二分壳体,所述壳体限定了通孔;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被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壳体上;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被分别设置于第二分壳体上;第一底座和位于第一底座上方的第一顶座,位于第一分壳体内并分别与第一分壳体连接;第二底座和位于第二底座上方的第二顶座,位于第二分壳体内并分别与第二分壳体连接;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叶轮和用于驱动第一叶轮旋转工作的第一电机,位于第一分壳体内,用于形成通过第一出气口输出的气流;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叶轮和用于驱动第二叶轮旋转工作的第二电机,位于第二分壳体内,用于形成通过第二出气口输出的气流;第一柔性构件和第二柔性构件,分别位于第一气流产生装置的下端部与第一底座之间和第一气流产生装置的上端部与第一顶座之间,用于减少第一气流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向第一分壳体传递;第三柔性构件和第四柔性构件,分别位于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的下端部与第二底座之间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的上端部与第二顶座之间,用于减少第二气流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向第二分壳体传递;其中,来自风扇外界的空气能被从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发出的气流抽吸通过所述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彐琼,未经许彐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1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