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及称重法的水泥配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9643.3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樊启祥;蒋小春;洪文浩;黄灿新;王克祥;侯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4 | 分类号: | B28C7/04;B28C5/16;B28C5/08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端连接 配浆桶 超声波液位计 搅拌桶 液位计 上层 混浆 下层 称重装置 混合管 支撑臂 支架 水泥浆 非接触式测量 本实用新型 悬挂 测量效果 工作效率 搅拌机构 螺纹连接 配浆装置 支架固定 上端 称重法 出浆管 低液位 进浆口 进水管 清洗桶 双层桶 体内部 浓浆 配浆 桶壁 测量 水泥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及称重法的水泥配浆装置,包括上层配浆桶、下层搅拌桶、悬挂称重装置、超声波液位计、混合管、混浆管、出浆管、支撑臂、液位计支架和搅拌机构;所述悬挂称重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臂上,另一端连接固定在上层配浆桶的侧部;所述上层配浆桶位于下层搅拌桶上方,所述混浆管一端连接混浆出口,另一端放置于下层搅拌桶内;所述液位计支架固定连接在上层配浆桶桶壁上方,所述超声波液位计螺纹连接在液位计支架上端;所述混合管一端连接进浆口,另一端连接进水管和浓浆管。这样的结构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水泥浆密度的方法,解决了测量效果不好以及低液位时不能测量的问题;采用双层桶结构,使配浆和搅拌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易于清洗桶体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灌浆配浆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及称重法的水泥配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灌浆中主要采用单桶体对高浓度水泥浆和清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浆混合和搅拌,得到工程使用所需密度的水泥浆液。
现有使用的水泥配浆装置是基于压差法测量密度,其通过在配浆桶中不同高度放入两个压力计,根据压力计的压差进行密度和液位的测量。该方法进行密度测量时,必须满足液位同时高于两个压力计,当液位低于压力计时无法进行测量。由于此方法为接触式的测量,传感器必须与水泥浆接触,传感器的探头易被水泥浆堵死,影响测量效果,增加清洗难度。采用单桶体的结构,也使配浆和搅拌不能同时进行,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单桶体的桶壁较深,清洗桶体内部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及称重法的水泥配浆装置,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水泥浆密度的方法,解决测量效果不好以及低液位时不能测量的问题,同时采用双桶体结构,解决了工作效率不高、清洗桶体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及称重法的水泥配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配浆桶、下层搅拌桶、悬挂称重装置、超声波液位计、混合管、混浆管、出浆管、支撑臂、液位计支架和搅拌机构;所述悬挂称重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臂上,另一端连接固定在上层配浆桶的侧部;所述上层配浆桶上部为开口,上侧部设有进浆口,下底部设有混浆出口;所述上层配浆桶位于下层搅拌桶上方,所述混浆管一端连接混浆出口,另一端放置于下层搅拌桶内,在混浆管靠近混浆出口处设有混浆阀;所述液位计支架固定连接在上层配浆桶桶壁上方,所述超声波液位计螺纹连接在液位计支架上端,朝向上层配浆桶底部正中央位置;所述混合管一端连接进浆口,另一端连接进水管和浓浆管,在水和浓浆管道上分别设有水阀、浓浆阀。
通过设置超声液位计和悬挂式称重装置,配合测量水泥浆的密度,其中,使用超声波液位计测量进入上层配浆桶浆液高度,并结合上层配浆桶的底面积计算得出水泥浆液的总体积,使用悬挂式称重装置测量桶内浆液的总重量,经过计算得出浆液的密度。根据工程所需浆液的密度,调节浓浆液与水的不同进量,得到目标密度的浆液。上层配浆桶通过悬挂式称重装置连接到支撑臂,该支撑臂连接稳固结构的装置,对上层配浆桶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上层配浆桶也可用支撑架进行固定,便于移动。设置上层配浆桶、下层搅拌桶,并且上层配浆桶、下层搅拌桶未直接接触,通过混浆管连接,有利于配浆和搅拌混浆的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搅拌桶上部为开口,底部设有成品浆出口;所述出浆管一端连接成品浆出口,另一端连接外部灌浆设备;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电机支架、搅拌叶,所述搅拌电机和搅拌叶通过搅拌轴连接,所述电机支架设置于下层搅拌桶上端,固定连接下层搅拌桶和搅拌电机。
上述设计,在下层搅拌桶的上方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方便上层配浆桶的混浆管放入下层搅拌桶内,也有利于搅拌结束后对搅拌桶的清洗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配浆桶和下层搅拌桶桶均为圆柱体状,桶体高度40cm-80cm、直径40cm-10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9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