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部光疗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520145.2 申请日: 2019-04-16
公开(公告)号: CN210078629U 公开(公告)日: 2020-02-18
发明(设计)人: 鲁远甫;潘璐璐;李光元;陈良培;佘荣斌;焦国华;吕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N5/06 分类号: A61N5/06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熊永强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背部 光疗 装置
【说明书】:

一种背部光疗装置,包括光疗模块,所述光疗模块具有照明模组和透光材料层,所述透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照明模组的出光面外侧。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电源、控制器、LED驱动、LED光源和保护壳体;所述背部光疗装置还包括背部辅助装置,用于帮助在背部固定所述光疗模块。所述背部辅助装置为可调肩带、靠垫本体、椅子或上衣中的一种,从而拓展了背部光疗装置的使用场景,同时在各使用场景下使用者也能够非常方便地操作、调整所述背部光疗装置以达到最佳的光疗效果。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美容仪器领域,特别是具有治疗背部痤疮、修复背部肌肤等多种美容功能的产品。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感染性炎症。导致痤疮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痤疮丙酸杆菌在毛囊皮脂腺深部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皮肤炎症。传统的痤疮治疗方法例如有外部用药或者口服用药等,但这些方法容易产生副作用,而且对于特定药物不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比较难以实施。光疗法是现代用于治疗皮肤病、进行医学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该方法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案,光疗法具有不良反应少,无耐药性等特点。

基于痤疮的致病原理,光疗法在治疗痤疮时多使用红蓝光联用的设计。痤疮丙酸杆菌自身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卟啉会聚集于细胞膜,而其主要产生的粪卟啉Ⅲ在可见光波段能够选择性地吸收波长峰值为415nm的蓝光,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将产生单态氧等活性氧,从而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细胞膜以使其不能生存。临床实验表明,蓝光还能够有效降低皮脂分泌,增加皮肤弹力度,缩小毛孔,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皮肤性质,减少痤疮复发。因此蓝光是光疗法治疗痤疮经常使用的波段。红光相比于蓝光对皮肤的穿透更深。NASA的医学实验也已经证明,在波长为650nm左右的红光照射下,基于红光的生物刺激效应或称作光生物调节作用(PBM,Photobiomodulation),胶原蛋白的产生比人体正常细胞分化所产生的足足增加了五倍。红光照射治疗时,线粒体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ATP分解利用加快,同时也增加血球蛋白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具有抗炎作用。所以照射红光可达到减少痤疮瘢痕、增加皮肤弹性、美白除皱、加速伤口愈合等多种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光疗美容产品都是主要针对面部,这与很多皮肤问题会呈现于面部,并且面部也是最影响美观的部位有关系。不过痤疮并不只发生在面部,由于背部是人体皮脂分泌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并且背部角质层又比较厚,角质不易剥落,新陈代谢比脸部还要缓慢,所以背部也很容易出现毛孔堵塞从而导致痤疮的生长,例如现实中有不少人面部痤疮较少,但背部却较多。因此,长期背部痤疮残留下的痘印也会非常影响美观,特别是对于需要穿露背服装(包括泳衣等)的人来说还是有不少困扰。但是面部光疗美容产品由于其设计是针对面部曲线、位置和尺寸的,因而很不适合对背部痤疮进行治疗,市场上目前也还没有针对背部祛痘美容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背部光疗装置,具有治疗背部痤疮、修复背部肌肤等多种美容功能,弥补了其他光疗产品对背部进行光疗时比如高度、距离以及角度调节操作上的不便性。

具体地,本申请的背部光疗装置包括光疗模块,所述光疗模块具有照明模组和透光材料层,所述透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照明模组的出光面外侧;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电源、控制器、LED驱动、LED光源和保护壳体;所述LED驱动和所述LED光源集成在所述保护壳体内;所述电源集成在所述保护壳体内或者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外;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集成在所述保护壳体内或者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外,所述显示模块集成在所述保护壳体内或者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外。

根据背部特定形状所述透光材料层出光侧的表面可以为弧形。在所述透光材料层出光侧的表面外还可以具有一个柔性层以对光线进行调制。优选地,所述柔性层为透镜形状。

所述透光材料层的材质为树脂或透明硅胶,为了提高该层的绝缘隔热效果,所述透光材料层还可以包括空气或透光液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0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