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7892.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5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章;秦云杰;李军;姜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3/04 | 分类号: | B07B13/04;B07B13/16 |
代理公司: | 37218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桂松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检 料道 放料盘 接料盘 底座 出口连接 分检装置 辅助料道 过渡料 气缸 油堵 本实用新型 安装密封 接近开关 密封垫片 气缸连接 倾斜焊接 左侧出口 分离块 检出率 漏料孔 推进杆 垫片 防错 漏装 压板 右部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焊接有接料盘,右侧倾斜焊接有放料盘,所述放料盘的出口连接有辅助料道,所述辅助料道的左侧连接分检料道,所述分检料道的左侧连接过渡料道,所述过渡料道左侧出口与接料盘的出口连接,所述分检料道的一侧设有压板,所述分检料道的另一侧靠近放料盘的一端设有工件分离块,所述分检料道的中间靠近接料盘的一侧设有漏料孔,所述底座的右部外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推进杆,所述气缸的底部设有接近开关。所述分检装置结构简单,能直接有效的分检多装和漏装密封垫片的油堵,检出率达到10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批量生产油堵的过程中,由于人工失误,往往容易出现多装、漏装密封垫片等问题,多装、漏装垫片的油堵和正常油堵,差别不大,因而极不容易被察觉,另外,若不加注意,多装、漏装垫片的油堵若直接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上,极易造成安全事故,需引起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上述装置能够简单、直接有效的分检出多装和漏装密封垫的油堵,以达到所有装配油堵100/%为合格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焊接有接料盘,所述底座的右侧倾斜焊接有放料盘,所述放料盘的上部高,下部低,上部为长方形,下部内折成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点为放料盘的出口,所述放料盘的出口连接有辅助料道,所述辅助料道的左侧连接分检料道,所述分检料道的左侧连接过渡料道,所述过渡料道左侧出口与接料盘的出口连接,所述分检料道、辅助料道采用自上而下的倾斜设计,以使油堵可以沿压板与分检料道之间的缝隙运动,以达到分检的目的。所述分检料道的一侧设有压板,所述分检料道的另一侧靠近放料盘的一端设有工件分离块,所述工件分离块的右侧设有缺口,所述分检料道的中间靠近接料盘的一侧设有漏料孔,所述底座的右部外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推进杆,所述推进杆位于辅助料道上,并延伸至放料盘的出口,所述气缸的底部设有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接近开关。
优选的,所述过渡料道左右倾斜设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优选的,在工件分离块相对应的位置,压板设有凸起。
优选的,所述压板与分检料道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凸起处缝隙的厚度大于油堵头部厚度和一个密封垫片的厚度之和,小于油堵头部厚度和两个密封垫片的厚度之和,所述凸起右边缝隙的厚度大于油堵头部厚度和两个密封垫片的厚度之和,所述凸起左边缝隙的厚度小于油堵头部厚度和一个密封垫片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漏料孔设置在压板与分检料道之间缝隙的下部,并延伸至分检料道上,所述漏料孔的孔径略大于油堵头部直径。
优选的,所述过渡料道、分检料道、辅助料道、开关支架和气缸采用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压板、工件分离块采用螺栓固定在分检料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装置设有压板,压板和分检料道之间的缝隙尺寸依据所需分离的油堵头部厚度而定,在分检料道的不同位置可以自动地将正常油堵和不合格油堵分离出来。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分离过程直接、高效,检出率可达到10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已安装密封垫片油堵的自动防错分检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7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