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0216.0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0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波;张凯宁;任延军;吴莹光;杨允;肖星;李经坤;马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后路 开门 椎管 扩大 成形 融合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用于解决对颈椎一侧椎板切开后有效固定、并能对其填充骨质(固定)达到骨性融合的技术问题。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侧方架;侧方架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应在颈椎开门侧的侧块和椎板之间形成坚强的固定,维持椎板开门状态,避免门轴侧骨折压迫脊髓。固定板和侧方架形成的腹侧预留植骨区域,可以将患者的自体骨质充填其内,桥接颈椎开门椎板的缺损部分,恢复骨性连接,达到坚强的骨性愈合的远期效果,避免钛板的迟发性移位。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外形设计,可避免过多的显露颈椎侧块,对机体的损伤小,符合微创理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骨质固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是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案之一。手术过程中,颈椎一侧椎板切开、外翻完成对脊髓的减压后,需要对外翻的椎板进行有效固定,避免椎板骨折或开门再关闭,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应用的固定材料(如钛板、钛缆、带线锚钉、缝线等),只是维持椎板外翻后的开门状态,不能够在椎板缺损区植骨,达不到坚强的骨性愈合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用于解决对颈椎一侧椎板切开后有效固定、并能对其填充骨质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融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侧方架;侧方架设置在固定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主板和固定端板,固定端板分别设置在固定主板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板采用葫芦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板上设有两个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方架包括围架和下侧板,下侧板通过围架与所述的固定主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围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围板,围板与围板之间形成用于通过填充骨质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围板采用弹性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侧板的后端设有尾板。
进一步的,所述尾板与下侧板的后端之间呈倾斜夹角。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应在颈椎开门侧的侧块和椎板之间形成坚强的固定,维持椎板开门状态,避免门轴侧骨折压迫脊髓。
(2)固定板和侧方架形成的腹侧预留植骨区域,可以将患者的自体骨质充填其内,桥接颈椎开门椎板的缺损部分,恢复骨性连接,达到坚强的骨性愈合的远期效果,避免钛板的迟发性移位。
(3)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外形设计,可避免过多的显露颈椎侧块对机体的损伤小,符合微创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骨区;2、固定主板;3、固定端板;4、围架;5、下侧板;6、尾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0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缸体炸裂的氮气弹簧
- 下一篇:一种膀胱冲洗液的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