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7942.3 | 申请日: | 201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9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戚维兰;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视音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传输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包括盘簧盒和线体,盘簧盒的内部安置有盘簧,且盘簧的左上角外表面开设有通孔,线体缠绕于盘簧盒的外部。该抗拉数据传输线设置盘簧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当线体伸长时,可以利用盘簧的弹性作用自动收缩,从而有利于避免线体伸出过长而导致缠绕的问题,方便日常使用,设置外壳与防尘盖通过螺纹作用组成一个圆盒,并且线体置于这个圆盒内部,有利于防止线体长期裸露于外界环境之中,从而帮助线体进行防尘,设置卡槽内部结构呈圆弧形,与线体的圆条形形状相吻合,以便于对线体的长度进行一定的固定,方便使用者自行调节合适的线体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线,具体为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身携带的多媒体视听娱乐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与之搭配使用的传输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数据线长度不一,过长或过短都不太方便,通用性不大。
市场上的数据线一般为固定长度,过长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缠绕在一起,甚至会打结,造成日常使用的不便,而过短时则容易对线造成过度拉扯,容易导致线体损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数据传输线,包括盘簧盒和线体,所述盘簧盒的内部安置有盘簧,且盘簧的左上角外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线体缠绕于盘簧盒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盘簧盒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有主轴,且主轴的外部套接有连接环,所述主轴贯穿于连接环的内部,且主轴与连接环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盘簧与线体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盘簧与线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体的外部安装有外壳,且外壳的左端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线体之间形成全包围结构,且外壳与防尘盖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第一限位孔的内部上方安置有保护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限位孔,且第二限位孔的内部下方连接有插头,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的内边缘均匀布置有软垫,所述软垫的结构为弹性结构,且软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上端外表面固定有基座,且基座的上端安装有卡槽,所述卡槽的结构为弧形结构,且卡槽与线体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抗拉数据传输线设置线体与盘簧固定在一起,盘簧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当线体伸长时,可以利用盘簧的弹性作用自动收缩,从而有利于避免线体伸出过长而导致缠绕的问题,方便日常使用;
2.设置盘簧盒与连接环固定在一起,而连接环又套在主轴外部,以便于盘簧盒可以借助连接环与主轴之间的转动作用来进行旋转,从而辅助线体在盘簧盒外部进行缠绕和散开,设置外壳与防尘盖通过螺纹作用组成一个圆盒,并且线体置于这个圆盒内部,有利于防止线体长期裸露于外界环境之中,从而帮助线体进行防尘;
3.设置软垫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其隔在外壳与保护壳之间,有利于减少外壳与保护壳之间的摩擦,避免保护壳受到剐蹭伤害,设置卡槽内部结构呈圆弧形,与线体的圆条形形状相吻合,以便于将线体卡在卡槽内部,对线体的长度进行一定的固定,方便使用者自行调节合适的线体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视音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视音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7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升降设备防链条松动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产品养殖用鱼饵投放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